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节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了“扶兄”二字。钟书又何需弟弟“扶”呢,爹爹既这么说,他也就认了。他肯委屈,能忍耐。圆圆也肯委屈,能忍耐。我觉得他们都像我婆婆。

    我那时已为阔小姐补习到高中毕业,把她介绍给我认识的一位大学助教了。珍珠港事变后,孤岛已沉没,振华分校也解散了。我接了另一个工作,做工部局半日小学的代课教师,薪水不薄,每月还有三斗白米,只是校址离家很远,我饭后赶去上课,困得在公交车上直打盹儿。我业余编写剧本。称心如意上演,我还在做小学教师呢。

    钟书和震旦女子文理学院的负责人“方凳妈妈”(motherthornton)见面之后,校方立即为他增加了几个钟点。他随后收了一名拜门的学生,束总随着物价一起上涨。沦陷区生活艰苦,但我们总能自给自足。能自给自足,就是胜利,钟书虽然遭厄运播弄,却觉得一家人同甘共苦,胜于别离。他发愿说:“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

    钟书的妹妹到了爹爹身边之后,记不起是哪年,大约是1944年,钟书的二弟当时携家住汉口,来信报告母亲,说爹爹已将妹妹许配他的学生某某,但妹妹不愿意,常在河边独自徘徊,怕是有轻生之想。(二弟家住处和爹爹住处仅一江之隔,来往极便。)我婆婆最疼的是小儿小女,一般传统家庭,重男轻女。但钱家儿子极多而女儿极少,女儿都是非常宝贝的。据二弟来信,爹爹选择的人并不合适。那人是一位讲师,曾和钟书同事。钟书站在妹妹的立场上,妹妹不愿意,就是不合适。我婆婆只因为他是外地人,就认为不合适。钟书的三弟已携带妻子儿女迁居苏州。三弟往来于苏州上海之间,这时不在上海。

    我婆婆嘱钟书写信劝阻这门亲事。叔父同情我的婆婆,也写信劝阻。他信上极为开明,说家里一对对小夫妻都爱吵架,惟独我们夫妇不吵,可见婚姻还是自由的好。钟书代母亲委婉陈词,说生平只此一女,不愿她嫁外地人,希望爹爹再加考虑。钟书私下又给妹妹写信给她打气,叫她抗拒。不料妹妹不敢自己违抗父亲,就拿出哥哥的信来,代她说话。

    爹爹见信很恼火。他一意要为女儿选个好女婿,看中了这位品学兼优的讲师,认为在他培育下必能成才;女儿嫁个书生“粗茶淡饭足矣”外地人又怎的?我记不清他回信是一封还是两封,只记得信中说,储安平(当时在师院任职)是自由结婚的,直在闹离婚呢!又讥诮说,现在做父母的,要等待子女来教育了!(这是针对钟书煽动妹妹违抗的话。)爹爹和钟书的信,都是文言的绝妙好辞,可惜我只能撮述,不免欠缺文采。不过我对各方的情绪都稍能了解。

    四婶婶最有幽默,笑弯了眼睛私下对我说:“乖的没事,憨的又讨骂了。”———“乖的”指养志的弟弟(但他当时不在上海)“憨的”指钟书。其实连“乖的”叔叔也“挨眦儿”了,连累我也“挨眦儿”了。

    钟书的妹妹乖乖地于一九四五年八月结了婚。我婆婆解放前夕到了我公公处,就一直和女儿女婿同住。钟书的妹妹生了两个聪明美丽的女儿,还有两个小儿小女我未见过。爹爹一手操办的婚姻该算美满,不过这是后话了。

    其实,钟书是爹爹最器重的儿子。爱之深则责之严,但严父的架式掩不没慈父的真情。钟书虽然从小怕爹爹,父子之情还是很诚挚的。他很尊重爹爹,也很怜惜他。

    他私下告诉我:“爹爹因唔娘多病体弱,而七年间生了四个孩子,他就不回内寝,无日无夜在外书房工作,倦了倒在躺椅里歇歇。江浙战争,乱军抢劫无锡,爷爷的产业遭劫,爷爷欠下一大笔债款。这一大笔债,都是爹爹独力偿还的。”

    我问:“小叔叔呢?”

    钟书说:“小叔叔不相干,爹爹是负责人。等到这一大笔债还清,爹爹已劳累得一身是病了。”

    我曾听到我公公喊“啊唷哇啦”以为碰伤了哪里。钟书说,不是喊痛,是他的习惯语,因为他多年浑身疼痛,不痛也喊“啊唷哇啦”

    爹爹对钟书的训诫,只是好文章,对钟书无大补益。钟书对爹爹的“志”并不完全赞同,却也了解。爹爹对钟书的“志”并不了解,也不赞许。他们父慈子孝,但父子俩的志趣并不接轨。

    钟书的堂弟钟韩和钟书是好兄弟,亲密胜于亲兄弟。一次,钟韩在我们三里河寓所说过一句非常中肯的话。他说“其实啊,倒是我最像三伯伯。”我们都觉得他说得对极了,他是我公公理想的儿子。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