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念,又叫胡思乱想,简单一点的说法,就是一会儿想这样,一会儿想那样,或者一会儿这样想,一会儿又那样想,并且尽是瞎想,想不到正点上,对本人和他人也没有多大好处,相反,对一个人的人生后患无穷。
杂念对一个人的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杂念过多,那势必影响学业,耽误前途。读书是个细活,容不得你有半点含糊。在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甚至大学或者更高等的教育中,杂念是不允许有的。如果你一会儿迷上吃喝玩乐,一会儿迷上谈情说爱,一会儿又迷上纸醉金迷等等,你的心思就全然不在学业上,成绩自然一落千丈。老师怨,父母急,自己羞的局面,也就在所难免,长大后的生存甚至也会受到严重影响,更谈不上有什么理想和追求。有的人会说,这是学习本位论,以偏概全,比如爱因斯坦,比如比尔盖茨,都是求学未成功而事业大有所成的典型。作者想说的是,这都是特例,不带有普遍性,概率太小太小了。
求学的过程中不能有杂念,工作中也是如此。走上社会,参加工作,开始自己一辈子的事业追求。这时,如果一天到晚不把心思花在研究本职工作上,不是打好基础求发展,而是急功近利,溜须拍马,刻意钻营,有的虽有一时之效,但是从长远看,必然后劲不足或者因为动机不纯,心术不正而一失足成千古恨或一朝落得身败名裂。其实在事业的追求上,一开始几步,任何人都一样,都要从零开始,虚心学习,任劳任怨,从而慢慢积累经验,打开局面。
在生活中,也不能有杂念,从小到大,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这种例子太多太多了。拿身边的人来说,因为生活作风不正而害人害己的事情屡有发生。或者因为偷偷摸摸而积少成多进班房的,打打闹闹而一失手成特例的,贪小便宜而不近人情令人不齿的等等。这都是因为心有杂念,不走正途而最终导致的结果。正是君子做人坦荡荡,小人为人常戚戚。
杂念形成的原因很多很多,有的是从小受到家庭的影响,有的是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有的则是因为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大气候的影响。等等不一,迥然有异,但是后果又奇迹般的相似,十有八九的人,都深受杂念所害。在杂念形成之初,如果能得到家庭社会的及时矫正,那还不至于贻误一生,如果得不到及时矫正,那必然害人害己,祸患无穷。不过,正所谓十年树树,百年树人。在当代中国,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及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大众受教育程度不断深化,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杂念必将不断减少。
有的人会持反对意见,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精神上有问题的人越来越多,并且现在一个健康人的标准不仅仅是身体健康,还要心理健康,并且要具有良好的适应社会的能力。而现在心理不健康的人越来越多,适应社会不如意的人也越来越多,这不都是杂念惹的祸么?作者认为,这话显得以偏概全,有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之嫌。当代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存压力不断增大,是有一部分人心理问题越来越多,但仍然是少数,更何况,随着医学的发展,有相当一部分人还是被心理医生或精神药物所矫正过来。并且,值得强调的是,这是一种病态,不简简单单是杂念的问题。而且,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中,不光是劣质商品被淘汰,这些不能良好适应社会的人也必将在社会大舞台上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