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动开脑子了,这片土地上,自古以来就不乏敢死报国之士,但人微言轻者难成大事,不足与论,远水不解近渴的英雄志士也不能考虑,纸上谈兵的文官远没有枪杆子来得重要,而江北四镇的总兵和武昌侯左良玉也可以直接排除了……
于是朱由崧只有对这些朝堂大员一个一个地盘点起来,希望能找到几个可以倚重的节烈忠贤,以帮助他重整朝纲,光复大明。
他想到了南明第一重臣史可法,但他弄清楚史公的所作所为之后,很快就对他嗤之以鼻了。
别看正史上标榜其为抗清名将、民族英雄,但实际上他至多是个以身殉职的道德楷模而已。远的不说,就刚刚过去的拥立一事上,他就是个窝囊废。权势熏天的他缺乏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和果敢担当的精神,从一己私利出发反对弘光帝并指出他的七宗罪,因此白白地丧失了重整朝纲的时机不说,还以授人以柄,否则在南明朝延中,马瑶草无论如何是没法跟他抗衡的。
左都御史刘宗周,礼部尚书姜日广,东阁大学士高弘图,这些两榜进士翰林清流为官倒还清廉刚直,但是这些书呆子写文章弹劾人可以,他们纸上谈兵那一套现在还行不通,铲除奸党马士英,可不敢指望他们。
揣摩来揣摩去,朱由崧眼睛一亮忽然想起一个人来,“传朕的旨意,即刻诏镇海将军郑鸿逵进宫见驾。”
郑鸿逵武进士出身,任过崇祯帝的锦衣卫都指挥使。
更厉害的是他的大哥郑芝龙,据说他拥有一支强大的私人军队,战舰达千余艘,一度成为海上霸主,屡败不可一世的荷兰东印度公司舰队,大破明朝的福建舰队,连崇祯帝都没有办法只得安抚,弘光帝加封他为南安伯,总镇福建。
但是郑芝龙历史上投降了鞑子,这是他人生最大的败笔,这件事对他儿子郑成功的影响也不小,而且现在召他来南京辅佐自己也不现实,那样海盗出身的他会认为自己在想办法削弱兵权收拾他,说不定会逼反了郑家军。
但是郑鸿逵跟他大哥郑芝龙则不同,没有降过清,弘光之后拥立隆武帝抗清,隆武帝败亡后,郑鸿逵和他侄子郑成功退守台湾继续抗清,一句话这是个可用的忠勇之臣。
就在几日前,这副躯体的前主人派他前往镇江防范清军,担任镇江总兵,镇海将军。
朱由崧得知这些后,立即下了这样一道旨意,急诏郑鸿逵进京。
今天站在朱由崧旁边伺候的是个身材臃肿的白面阉臣,这就是司礼掌印太监韩赞周。
韩赞周听了朱由崧的话没太明白,微微一愣忙拱身道:“皇上,郑将军刚刚离开京师赴任不久,为何要让他去而复返呀,有什么纰漏吗?”
“有一件大事。”朱由崧点头。
韩赞周不敢多问了,忙让翰林院拟旨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