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克拉克犹豫了一会,低声说道;“您想必已经知道了这此事件的起因。如果”他抬起头,恳求似的看着林云“如果我方得不到关于这件事情地处理结果,恐怕很难向国内的民众说明停战的原因。”
“对于克林德公使的不幸,我个人深表同情。”林云目光直视着克拉克,话锋一转“可是据我所知。贵国军队在占领天津之后所犯下的罪行,比起克林德的被杀,可要严重许多!”
“这都是由于战争的缘故”克拉克感到这句话苍白无力,自己也低下了头。
“这些话,您大可以放到明天的正式会谈上说,啊,我忘记您的身份暂时还不能出席,不过我不妨提前告诉你,对于这此战争给我国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我可不会仅仅提出严重抗议就算完了地!”
克拉克站起身。一言不发的向林云鞠了一躬,转身离开了总督府的内宅。
第二天正式会谈开始之前,各国公使们又收到了林云发来的正式照会。这份照会的主要内容曾抄录于那名英国记者的书中。转引如下:“鉴于战争已于十二月二十八日结束大清帝国不承认在开战以后缔结地任何土地契约所有参与此次战争的敌对国家必须相应的对大清帝国做出战争赔偿”
这份措辞严厉、内容明确的照会无疑使那些还心存侥幸的洋大人们彻底死了心,而接下来的会谈也毫无疑问的表明了林云的决心甚至不惜继续为之战斗。于是德国人首先让步,答应了林云所提出地条件,这也使得跟风的小国家如意大利、比利时、奥地利等国立刻表示同意。美国公使康格籍口需要获得国会的授权而拒绝发表意见。英国领事甘伯乐在摇摆了一阵之后终于认清了形势“有限的赞同”了。法国公使犹豫再三。还是没有发表反对性意见。
跳地最凶的,也只有那两个亚洲恶邻。
俄国人自然不甘心承认这样的失败,日本人以其无赖的性格和常人难以揣度的扭曲心理,更是大放厥词,说什么“贵国政府横挑邻衅、自启祸端,以助拳乱而滋扰国事,围攻使馆致使我公使殉难。”等等狗屁连天的废话,被林云几句话噎了回去。“你们日本何以在九月之后派遣军队攻入山东?难道那里有杀你们日本公使的凶手?狼子野心天下皆知,何必找这些冠冕堂皇的借口!”
不肯认输,自然要打到认输,林云一边在直隶总督衙门和各国公使们、领事们磨牙。一边调遣军队,安顿地方,组织后勤,积极做着收复东北的战争准备。
武襄军除了第一师、第七师留守北京之外,其他各师经过短暂休整之后,又踏上了征程。
第二师、第三师、第五师及第六师组成西线兵团,由蒋百里任兵团总指挥,出怀柔、过密云,与驻防在承德的甘军会合之后,翻越七老图山,兵锋直指赤峰。
而武襄军第四师、第六师与郭松龄的主力在唐山会师之后,先收秦皇岛,然后直扑山海关。
一时间,刚刚平静下来的华北大地又笼罩在一片战争的喧嚣之中。
林云在与德、英、美、法等国共同签定了北京条约之后,又秘密与德国签定了中德谅解备忘录中德战略合作伙伴框架协议,在备忘录中,主要就德国对于此次战争给中国造成的损失如何赔偿,达成了一致的意见。而在那份合作伙伴框架协议中,初步的形成了一些合作意向,主要包括军事和经济领域内的相关内容。协议规定。作为第一批“象征中德友谊”地军事物资,将于明年初送抵中方。
至于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不外乎在承认各国战争前的势力范围之内,由各国根据实际造成的战争损失或用取消其他地区租界、或是直接赔付的方式进行补偿。当然,俄国与日本不包括此条约之内。
中外报纸对北京条约的签定反应不一。中方地各大报纸以惊人的热情连篇累牍的报道了此次条约与以往那些条约的本质不同,指出“此条约一扫往日烂之风气。开中国雄壮之新风,实为百年之内国人最扬眉吐气之条约。”更有报道这样形容林云“甫出朝鲜,旋立盖世之功,然遭贬斥之后,未以沉沦,经商练兵,无不以新为事
:;柱、朝廷大臣之楷模”
当然,在上海的各租界里,也有一些小报纸发出些聒噪的声音“拳乱四起,实为兵祸之首,与列国交恶盖因于次林云不知剿灭拳匪,反助其凶锋。逞乱于世,中国之亡实由此人而开。”还有什么“包藏祸心,引害乱国。”“养患自重,其心可诛。”
对于这些小报,林云自然是没放在眼里的,他心里很清楚。中国在任何时候,都有那么一小撮自诩为“精英”“主流”的家伙们一面揣度着洋主子地心意,一面跳出来混淆视听,蛊惑人心。殊不知其小丑面目,早已暴露无疑,其卖力吆喝的表演也只能以招致几个烂白菜梆子和臭鸡蛋的攻击而收场。
而外国的一些报纸则分成了旗帜鲜明的两派,一边在哀叹“野蛮战胜了文明”“帝国的余辉”“未开化的民族卑鄙的胜利。”而另一边在欢呼中国在进步“强盗们终于认识到他们已经告别了那个随心所欲的时代,新的曙光在中国渐渐地露出了不可忽视的光芒,古老的东方帝国正在经历着新生前的阵痛。”
与此同时。那名英国记者萨维奇。兰德尔的书随着在各大报纸上的连载,也渐为人所知。在他那本一个英国人眼中地远东战争书中,详细描写了所谓的文明国家的士兵们干了怎样的勾当。
“在文明国家之间的战争中,无疑抢掠是应当受到谴责、惩办的严重罪行,但是对像中国这样的国家,联军的士兵表现地既无民族尊严,又不尊重任何政府和法令,也不尊重他人和自己的生命,似乎除了掏中国人的口袋以外,没有别的办法惩罚他们。”
—
“如果他们反抗,甚至可以打死他们,如果他们不说出他们地财物放在什么地方,则以枪支威胁他或污辱他的妻女。”
“一群欧洲人、印度人、美国人与中国人疯狂地跑进跑出。那些拼命挤进去的家伙手中什么还没有,可是那些被人们从后面推出来的,却连站稳都不容易。在他们的头顶上、伸长的手臂上,有好几个装得满极了的箱子,里面是货物、成把的珠宝,还有皮子。人挤极了,挤得透不过气来,几乎要窒息死了。从大门挤进去时那是最窄的地方,而人人都想马上进去人们感到肋骨在承受前后左右的压力,可是一挤进去,是一个又大又黑的大厅。人们从这间房屋跑出来,又跑到另一间房屋里去。金属丢在石板上的响声,抢掠者粗暴的喊声,混杂在一起。”
对于各国联军士兵们的抢劫风格,他甚至还做了比较:“英国士兵首先想到的是吃:他们进城的第一件事是开始在小胡同里、在人家的后院里狂追鸡鸭。驯服的家禽往往是不会剩下的。”
“日本兵表现出自然而完全地欣赏艺术及艺术式事物”“他们的抢掠的方式是沉默而安静的:一只古茶杯、一只碗、一卷年久色黄的画轴、一幅毛笔画都比一捆值钱的丝绸有更大的吸引力。他们最想拿的是象牙玉器每一个士兵细长的手上都有一只花瓶或者一只碟子,他们翻过来倒过去地审视,非常仔细地研究上面的图案。这些家伙们找寻外国造的钟表,银制的刻时、刻分的弹簧表使许多日军士兵高兴。”
“相比之下,俄国士兵的表现则让人不敢恭维,他们野蛮的闯进任何想去的地方除了金条、银块和毛皮之外,什么也不看重,表现出从西伯利亚来的野蛮:他们可能是联军中最乱的人了,一切对他们无用的东西他们都是乱扔一通。他们特别喜欢珠宝,而且把戒指与手镯当做个人身上的装饰品。”
“至于美国士兵的情况,我认为是个相当有趣的研究题目。”这句话狠狠的扇了美国报纸一个耳光,因为他们报道说,美国士兵是“在中国惟一绝对没有进行抢掠的士兵。”
还是来看看这位英国记者的话:“美国士兵绝不比其他国家的士兵更坏一些,但也决然不比他们好一些。”“美国士兵来到中国人住宅内的结果就像一场厉害的地震发生了一样。他们是卤莽的,举止和语言不符合欧洲人的教养标准。他们既不喜欢艺术的刺绣,也不喜欢稀有的铜器和瓷器。他们拣起高级官员家中一只保存了好几个世纪的值钱的花瓶,扔在地板上。摔碎陶瓷器皿的噪音,倒使他们不懂音乐的耳朵听起来欢喜若狂。”
这就是所谓的“没有进行抢掠的士兵。”他们更喜欢破坏,对于抢劫的目的也更为明确。
许多年后,当这本一个英国人眼中的远东战争再次出版时,林云亲自为作者写了一篇序言。这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眼下的林云,已经秘密率领武襄军第一师向山海关前线挺进。北京方面,他留下了办事稳妥细致而又非常忠心的叶梦飞,并让杨度从旁协助。兵力方面,除了武襄军第七师,还留下了由军官教导队组成的新编武襄军直属团。
光绪照旧在他的皇宫里当他的皇帝,西太后则被林云安排罗英杰重点“保护”起来。至于那些“勤王之师”林云请光绪下了旨意:“各有封赏”之外仍统属“西北大营。”
林云现在要做的,是专心对付这十几万沙俄军队,他可不想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被人从背后捅刀子。
单纯从目前的军事形势来看,自己的实力并不占有特别大的优势,但是林云知道的很清楚,打仗,不仅是军事力量的对比,更是民心士气的较量。对于一支深入敌国的孤军来说,他们所能依靠的除了强暴的武力之外,还有什么呢?
山海关战役打的并不是很艰难,一方面是因为两军在兵力及火力方面的不对等,另一方面,蒋百里所率领的西线兵团已经收复了赤峰,歼灭俄军三千余人,正火速南下,大有切断驻守山海关俄军后路之势,俄军见情况不妙,急忙弃关东窜,于合围前逃入锦州府。
就在武襄军东西两路大军向锦州急进之时,林云和第一师却在半路上遭遇了日军的重兵围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