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学校啊?”孙晓蓓见儿子瞪着成绩单发呆,出声问道。
在宁城市,只要成绩够高,可以拿着中考成绩单到任意一所高中去读书。成绩不够理想的,也可以以钱代分,通过交赞助费的形式去选自己喜欢的学校。
“一中。”白文奇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可是,听说一中有点乱啊,而且学风不是很好。”孙晓蓓有点担忧地说道。
宁城的省重点高中有三所,一中,二中,还有七中,其中宁城一中的学风最散漫,成绩两极分化特别严重;二中学风最严谨,但是偏向文科;宁城七中每年升学率最高,但很少出尖子生。
“妈,那是谣传,要是一中学风不好,怎么每年考上北大清华的还那么多啊。”白文奇的话是没错,一中每年考上清华北大的是很多,但是考不上大学的更多。
听到儿子的辩解,孙晓蓓点了点头。
宁城的教育水平落后,但是每年都能有十几个考上清华北大的,而这十几个,一般是一中的,二中偶尔能占到一、两个名额就不错了。这也是一中为什么学风那么差,但是尖子生还是拼命往里面钻的原因。
“对了文奇,杨校长让你有空了去学校一趟,你们毕业班要举行一个什么毕业典礼,好像就是明天下午,同时统一颁发毕业证书。”
“毕业证书?”听到母亲的话,他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个鲜红色的小本本,上面写着普通初级中学毕业证的字眼,前世,自己为了得到这个小红本,还复读了一年呢。
“哦,我知道了,妈,爸还在镇上做事么?”白文奇回来好大一会了,也没看到父亲的影子。
“没呢,最近城里来了几辆车进山里买树,你爸帮忙去了。”
“我们兄妹的学费不是够了么,爸怎么还出去干活啊?”白文奇一听这话有点着急了,他想起了前世父母是因为车祸出世,恨不得现在父母天天呆在家里不出去。
“学费是够了,可是我们还要上缴、买化肥、买农药啊,我们都还能动,当然是赚一点算一点了。”说这番话的时候,孙晓蓓好像苍老了很多,脸上一片唏嘘。
“上缴?”白文奇这才想起来,这个时候,凡是农业户口的,每年不但得交农业税,还得交公粮、提留款、养路费、教育附加费、特产税等各种费用,折算成现金,大概得每个人90块钱一年,自己家5个人,一年就得上缴450块钱。
二十世纪末的农民难当啊,本来一年从头到末就没多少收入,不但得支付孩子的巨额学费,还得应付国家的各种税收。不像二十一世纪的农民,不但各种税收免除了,还可以搞副业挣钱,小学和初中也变成了九年义务教育。
“妈,要不我们买个城市户口,搬到城里面去住?”白文奇沉默了一下,决定跟家里摊牌,反正自己开公司的事情家里迟早会知道,为了让父母少吃点苦,还不如早点说出来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