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泽是很公正的人,他把阳平见识的汇总非常详细的报到了户部,户部在第二天朝会前就把这份上表递程了内阁,而后内阁再递到了皇帝那。
张邦昌道:“陛下,宗大人道,据他所查,有三成的生员放弃了续读,而本地这两年的生员资历仅仅多了八人,这是大宋极为罕见之事。”
赵玉问:“国子监怎么没有上报?”
“回陛下,上面说的清楚。国子监有人报到了州里,州里也派人来询问,但没有下文。”
“朕就奇怪一件事,这欧阳不是鼓励人识字吗?怎么反落个废宋根基的罪名?”
蔡京在一边道:“回陛下,欧大人是重字不重文。朝廷选仕是选文不选字。臣看欧大人出发点虽好,但有些急功冒进。”
“恩!”赵玉点点头问:“那你们的意思是?”
“不如换任知县。寿州刺史一职恰有空缺。”
“从五品?不准,朕说过其三年不得升迁,这么快就反悔,天下人会如何议论。”
王黺道:“蔡相的意思是,这欧阳得挪个位置,大臣们都是科举出身,现在都在议论着呢。欧大人报纸办的好,不如就调回京城,陛下也可以当天就看见最新消息。”
“恩,让朕考虑考虑,你们上个表章!”
……
这消息被李逸风挖出,第一时间送到了阳平。一干人等听说这消息皆是大惊。苏老爷倒是见识的广,一句话点破了其中奥秘:“阳平现在是香馍馍。”而今谁都知道阳平这知县将是最肥的缺。
李逸风道:“京城谣言说,三年知州,比不得阳平一书吏。”
“人家眼红了,嫉妒了。”甘信一边冷笑道:“我每月拿一百贯,他们看不下去,自己想来拿了。”
苏老爷点头:“主要是大人风头太盛,而今这一路谁不知道大人的名号。办报纸、起武举、收宋江。还有阳平商会,阳平军厂。最糟糕是,大人朝中无人。而皇帝那边,当然是希望大人上京专心办报,她自然是求之不得。”
欧阳呵呵一笑:“这意思是,我呆在这阳平,让朝廷上下都不舒服了?只要我换个位置,大家都开心了?”
“是这个意思。要不也不会让宗泽这样名声甚好的官员来查阳平。”苏老爷道:“得想个对策,否则阳平再无出头之日。”
甘信道:“不如直接去见皇上,告诉她,大人你不想走。”
“皇上问:你为什么不想走呢?是因为阳平富庶,还是因为阳平没了你不行?或者是你以为天下就你最能?”
“……”甘信苦恼,还真没能站的住脚的不走理由。现在痛脚被人抓在手上,皇帝出于保护欧阳目的出发,也会想将其调换下岗位。再说,真赖不走,大臣们可是要参上了。
一直没说话的苏千开口道:“按我看,只能来个釜底抽薪。”
“说说!”
“直接上表辞呈。”苏千示意让自己说完:“第一,皇上答应了欧大人的辞呈。欧大人就可以专心发展阳平商会。这自私的说,大人不要介意。第二,皇上答应了欧大人的辞呈,派人来上任。我们完全可以同心架空了他,大人当人隐身知县。这不同刘四女,我相信全阳平都会支持大人。阳平好就好在已经无需外界供给。钱,我们有。人,我们也有。第三,皇上答应了欧大人辞呈,我们就来个十万百姓上京。”
苏老爷摇头:“第一点可以,但第二、三点不可行。即使欧大人留了下来,恐怕遭到朝廷的嫉恨。”
欧阳笑道:“其实第一点也不成,有句俗话说的好,一个阳平人是一条龙,一群阳平人是一群虫,两个再能干的人,总有各自做事风格。可以撤了苏千我上,但是绝对不能有两个主管理者。”
苏千佩服道:“大人倒还笑的出来。”
“难道哭?”欧阳道:“放心,即使到了岭南,我们也还有合作的机会。就当我是去开拓南方市场好了。”
其它人也不好再说什么,左右也说不出个名堂出来,大家只能告辞静观其变。没想到,此事第二天就传了出去,立刻成为阳平地面第一大事。欧阳很明白,其实很多人并不是关心自己的前途如何,而是关心下任知县是谁,是怎样一个作风。但百姓也明白,没了欧阳,以往好处和坏处都会打打折扣。
而欧阳则关心是遗留在阳平的两项产业。第一是报社,报社不在于不动资产,而在于刚能独挡一面的记者们。这方面问题不算大,记者们都表示愿意和皇家报一起存亡。其次就是军工厂,赵玉第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