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丰告诉方易,原本这铜马军约有十万人,自从上淮况领赤眉一部前来合并之后,仅仅三个多月,便发展到了目前的四十余万人,并且每到一处,还有流民不断加入,人数还在继续往上涨。
四十万!这样一个庞大的数字让方易是惊骇不已,当初他们舂陵举事之时,不过万余人马,宛城时也不过二十万。即便是如今,汉军总兵力也不到百万,而且还分属各地,至于他自己,带兵最多时,也就是昆阳战后,攻略颍川之时,那时他手下也算兵强马壮,但却不过几万人马,他从来没想过,带领一支这样庞大的军队作战,会是什么样的情景。
心念及此,方易又突然想到,这支流民军既然有这么多人马,那为何不攻城略地,建制立都,以割据一方?这般各处流亡劫掠,何时是个头?于是他便将心中疑惑尽数吐出,而得到的回答却让他有些意外。
原来这铜马军虽然合约四十余万,但其中大部分是老弱妇孺,身强力壮,有战斗能力的男子总计不过十来万,也就是说,这些流民其实绝大部分都是家族似的,其中的男子不到三分之二都是“家属”,根本不具备作战能力,而其余的三分之一才是以保护这些人而存在的“卫士”,他们为了自己和亲人免受饥饿和死亡,拿起了武器,抢夺珍贵的粮食,以及御寒保暖的布帛。他们并没有什么远大的目标和理想信仰,他们为的只是生存,他们的需求很简单,让自己和亲人们能在这残酷乱世存活下去。
所以,对他们来说,什么建制、什么光复汉室之类都不重要,甚至没有意义,他们只求能有一席之地,吃饱穿暖,如此便足矣,当然,为了能实现这些,他们被迫拿起武器,去争取掠夺,因为如果他们不如此,他们便只能活生生的饿死。
方易听到这里,却有些纳闷,要说他们是为了争夺粮食,那这么多人,为什么不能组织起来,选一处扎根,开垦土地,自给自足呢?这其中大部分人以前也应当都是农民吧?耕种对他们来说,应当不会是什么难事,为何要到处烧杀抢掠呢?
贾丰此时却是一叹,接着才告诉方易,如今这乱世之中,要想安稳生活,实在不容易,这些年来,灾祸不断,大家储备的粮食早已被掏空,即便是种子,也被抢得所剩无几,想要靠耕种收获,只怕还未到长出嫩苗,抢来的粮食便耗光了!更何况这粮食既然能抢,又有多少人愿意在地里慢慢耕种,辛苦劳作,等待收成随时可能被抢走的粮食呢?而且即便没人来抢收成,遇到灾荒怎么办?这年头灾祸横行,也许你辛辛苦苦耕作,到头来却是颗粒无收,这样风险实在太大,也就没人愿意去做。于是大家便都有了默契,大家聚在一起互相壮胆,能够结成声势以威胁别人,这样便能走一处,抢一处,吃空了粮食,便另寻他处。
贾丰的话,不禁让方易有些发寒,如果说当初他们起事,还是为了一些理想目标,推翻政府,还天下一个安
稳的话,那他们这些人,就几乎与蝗虫无异了!这么多人一路这么抢掠下去,只怕这天下有再多粮食,都得被他们吃光。
当然,方易也明白!这么多人,你不让他们吃,就等于要了他们的命,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没了粮食就得活活饿死,他们肯定是要为粮食拼命的,想要改变这种情况,唯一的办法,就是令他们真正感到安全,有一席之地,可以放心的耕种,以地里的收成养活自己,乃至家人。
但是,想做到这一点却更是不易!如今四方纷乱,百姓都是朝不保夕,哪里能有什么安全感,唯一能让他们安定下来的办法,只能是天下一统,不再有战火灾荒,那样才能令他们重归田地,休养生息。
那怎样才能做到天下太平呢?方易忽然想到了自己曾经的“梦想”,如果自己成为了“刘秀”,一统天下,必定可以实现这一目标,让这些人重归田园,令天下百姓得以安稳和乐。然而现实却愚弄了他。曾经以为,自己已然代替刘秀,必定有天所保佑,能绝处逢生,得势荡平天下,但如今的他,却已经沦落成了一介流民,不仅手无寸铁,就连口饭都要靠别人,还谈何争天下?
如今想起来,方易觉得实在有些可笑,如庄光、彊华等人,口口声声说他能成大业,他表面说不信,心中却早就信了,甚至十分欢喜,然而如今的一切却说明,当初的豪情万丈,不过是被他们,包括自己营造出来的假象所欺骗,从而产生的错觉罢了!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