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三小姐思甜成了小妹的闺中密友,两个小女儿家时常凑到一处逛街参加诗会,暗地里讨论燕丰城里尚未娶妻的翩翩公子里头哪个更适合做夫君,投缘得很。
解决了这桩桃花,我心头放松,开始操心大哥的婚事。
大哥年方二十五,生得端端正正,因为爹爹的关系在翰林院做个八品的侍书,家境也不差,按常理说不难找媳妇。奈何我娘从前的赌名在外,再加上大哥的“呆傻”传遍了整个街坊,以至于说一桩吹一桩,拖到后头连媒婆也不敢上我家门。好容易后来说成了一个媳妇儿,又让宋家那个纨绔给抢走了。
爹和娘为了大哥的婚事愁得整日里唉声叹气,大哥孝顺,难免也要自责一番。然而所谓的呆傻,不过是因为他心肠太软,总是上当受骗罢了。
我九岁那年,大哥十五岁,爹爹和娘亲两个人回老家探亲,留了些银两给大哥,吩咐他好生照顾两个妹妹。谁知道大哥在路上遇见一个号称来燕丰找亲人却被人偷光了钱财的流浪儿,同情心大起,竟然把爹爹留下的银两全给了这名流浪儿,那流浪儿感激涕零,只说找到亲人后一定让人把钱送来。结果自然是一去不复返,导致我们兄妹三人在安家蹭了一个月的饭。
类似的事情时有发生,燕丰城里的乞儿几乎都接受过他的馈赠,还有些地痞流氓,装作遇到困难向他借钱,亦是从未归还过。久而久之,大哥这老好人的名声传开,人们谈起他时只说他愚笨不堪,屡次上当还学不乖,不是痴儿是什么?大哥对此毫不在意,依然我行我素。
既然与安锦和好,我便也趁着这层关系,让安锦在朝中物色些合适的人选,由我出面牵线。看来看去,我看中了礼部一位六品书令史的女儿,人我见过几次,生得乖巧娴雅,十分有教养,难得还不惧那些对我大哥不利的流言,愿意与大哥见上一面。
见面的地点被安排在春风茶肆。茶肆有隔间,我预先订好相连的两间,跟这姑娘在其中一间里等了好一会儿,大哥才姗姗来迟,后头跟着前来凑热闹的小妹和宋思甜。
我一看大哥的模样,立刻心里一沉。之前替他准备好的新衣上沾满了泥点,连头发也凌乱得很,全无风度。
所幸那姑娘颇有教养,面上并无不悦之色。我替他们介绍一番后,便拉着小妹和宋思甜离开,去了隔壁的雅间。
“怎么回事?”我有些恼火。好容易为大哥寻觅了这么个好姑娘,最关键的一次相亲,迟到了不说,还搞得如此狼狈。
宋思甜眨巴眨巴眼说:“萧大哥他――”
“老毛病又犯了。”小妹摇摇头,一副甭提了的表情。“路上碰到一马车卡在泥巴地里,他非要上去帮忙。你说帮忙就帮忙吧,把马车弄出来不就行了?谁想到那里头出来一姑娘,说自家有亲人生了重病没钱治疗,他二话不说就把身上的钱全掏出来送了。”
宋思甜补充道:“我们想阻止萧大哥来着,他只说――”
“‘万一要是真的呢?’”小妹接过话头,模仿着大哥的神情,令我哭笑不得。
“那姑娘衣着光鲜得很,哪儿像是穷人家的女儿?”小妹恨铁不成钢道:“大哥这习惯不改,怕是这辈子也找不着娘子了。”
宋思甜猛点头。“要不是我们见这情况不对,赶快把萧大哥拉走,怕是到最后连我们荷包里的钱都被掏走了。那姑娘还在后头追,吓得我们一路奔过来,好容易才甩开她。真险!”
我叹了口气,心想这也许就是天意。
隔壁的雅间里,大哥正和书令史家的姑娘相亲。这一回能否成功,十分关键。我俯身将耳朵贴在薄木板做成的墙壁上,听着隔壁的动静。小妹和宋思甜效仿我的模样,小心翼翼地趴在墙上,三人只做眼神交流。
这墙壁很薄,两人的对话清晰地传来。有一句没一句,场面显得有些冷清。
我在心里替大哥捏了一把汗。大哥向来不善言辞,尤其对着姑娘家,常常是说不到两句便红了脸。
那姑娘又问:“听闻萧公子在翰林院做事?真是前途无量。”
“没有的事。”大哥谦虚道:“只是个帮人誊写书卷做做笔记的小差事,谈不上什么前途。”
我扶额,心中一紧。小妹和宋思甜对视一眼,摇摇头。
只听得那边传来姑娘的声音:“萧公子真是谦虚。不知您平日里有些什么爱好?”
大哥似乎想了想,半响才道:“做饭。”
我再次扶额,心中再一紧。小妹和宋思甜对视一眼,齐齐叹了一口气。
姑娘似乎也有些无奈。“萧公子说笑了。正所谓君子远庖厨,做饭应当是女人家的事才对。”
大哥憨直地笑了一声。“我从小就喜欢做饭,爹娘和妹妹们都说我的厨艺比御厨更胜三分。”
大哥啊大哥,人家都说了君子远庖厨,你就真是个御厨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