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朝忠当然是在装傻。
来黄埔之前,曲乐恒就跟他说过,表现太好或者太差都不行,太好或者太差了都会惹人注意。
身为复兴社和黄埔军人同学会介绍的学生,在成绩上不可能表现太差,表现太差了会很惹人注意毕竟自己可是占了机动名额进来的学生,这种拿机动名额入学的学生,都是有一技之长或者特殊才能的人才,否则绝不能服众。
比如第一期参加补考的杜聿明,就是受了当时同盟会元老于右任的推荐,拿了机动名额入学。
但是另外呢,表现也不能太好,表现太好了,成了黄埔三杰陈g,蒋先云、贺衷寒一样众人瞩目的存在,那照样要倒大霉。
所以,耿朝忠决定了,在成绩上表现好一点,但是在为人处事上以及和师长的相处上,表现的要差一些,这样,就不至于被拉去搞什么学生活动之类的,一旦出了风头被党调科注意到,那可是要出大事的。
总之,耿朝忠的宗旨是,成绩可以好,但为人不能太好。
但是没想到,这个唐冠英第一时间就注意到了自己,这可真不是个好事情。
耿朝忠皱着眉头,拿着书本回到了教室。
现在是课间时间,三三两两的学生从教室门口进进出出,耿朝忠刚来,没认识几个人,只能回到刚才的座位,独自在那里看课本。
四本书中,战术,兵器,交通这三本讲的都是陆军的战术常例以及基础知识,耿朝忠粗略翻了一下,绝大部分知识自己的比较熟悉,看来两年过去,以前学的那点东西还没忘下。
只是,这些知识比较古老和陈旧,很多细节性的问题还是需要记忆,如果没有大量的时间,同样很难考好成绩。
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一定得熟悉大纲和课本的各个内容,否则考试的时候出现一些超时代的言论,弄不好就会出大风头。
但是军制这本书,可就不太一样了。
从30年第八期开始,为兑现常校长30个德械师的宏愿,黄埔军校开始使用德系教材,大量培养德式军事人才,而耿朝忠学过的解放军军制脱胎于苏式军制,和德式军制则差别很大,很多地方都得重头学起。
正翻着书本,刚才军制学那个同位走了进来,看耿朝忠埋头苦读的样子,不由得一笑:“同学,再有一个月就要考试了,你还来得及不?”
耿朝忠抬起头,仔细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个年轻人,十八九岁,面色白净,眼神温暖和煦,看上去很是友好,于是伸手道:“方途。”
“郝可夫。”年轻人笑着伸出手与耿朝忠相握。
“你是哪里人?怎么来这么晚?来的最晚的绥远和辽宁的,上个月也都到了。”郝可夫好奇的问道。
“河北人,家里有点事,所以来晚了。”耿朝忠回答。
“河北哪里?”郝可夫眼睛一亮。
“正定的。”耿朝忠回答。
“我是河北深县的!”郝可夫哈哈大笑,“我们这批人里,河北人很多,正定的也有一个!”
郝可夫抬起头,四处张望,很快就看到了一个人影,大声喊道:
“孝先,快过来,有你一个正定老乡!”
门口一个正在和几个同学攀谈的高个子年轻人转过头,很快走了过来,边走边问:
“老乡,在哪里?”
耿朝忠站起来,笑着搭话:“在这里。”
“哈哈,又来一个老乡,我们河北人的革命力量又壮大了几分!”叫孝先的年轻人很开心的握住了耿朝忠的手。
“我叫郭孝先,百善孝为先的孝先,你呢?”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