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好,顶在肩膀上试了下,说道:“不适合东方人的体型。”
他摆弄了一下枪身,对胡子和李强解释道:“瞄准基线不对,比起咱们的使用习惯来说,它要稍微靠前一点,比较适合西方人的大体型。”
接着他又摆弄了一下伸缩*上的档位:“*伸缩固定,展开之后也比较适合西方人的臂展。”
虽然这支枪小巧玲珑,胡子拿着也没感觉到什么不太对头,但疤脸说的话就是权威。
所以胡子点了点头,和旁边一脸期待的李强一起等着疤脸之后的分析。
疤脸又把枪身前方的湿式消声器拧了下来,看了一下枪口前方的螺纹没说什么,反而用桌子上的工具几下把消声器拆开,倒出里面的网状内部构件。
他看了下那金属网格上积攒的积碳,又用手指在上面搓了一下。
接着他又看了下里面的几个碗状结构,还用旁边拿过来的抹布,把这个硬币大的玩意擦干净。
翻来覆去看了一番后才说道:“新东西,用了没多久。没有厂家钢印,应该是特别订做的。”
因为疤脸的话太少,胡子只能对李强小声解释起疤脸要说的意思了。
*这种纯军用的玩意,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是特别管控的东西。所以就跟武器重要零件上的钢印一般。
*除了外部编号外,在内部的不可替换零件上也有独特的编码。
可这个*,别说外面了,连里面也是干干净净的。只能用特别订做来作为说明了。
不过这种湿式*兴起没多久,生产的厂家也只有一两个。疤脸的提示就是让胡子去查一下,最近这几个厂家是否有过一批特殊订单。
毕竟这玩意因为应用范围狭窄,而且也没开放民用市场。多是厂家接单才生产,不会没事吃饱了撑的,产多了放仓库里积灰。
说完了这些,疤脸把拆开的*内部零件,规律的码放在了一边,三下五除二拆开了手里的这支*。
武器的结构并不是越复杂越好。
因为复杂的东西,虽然代表着技术和工程学的尖峰合作,但却相应的降低了它的长期使用性能,故障率也会大大增加。
所以,疤脸才能几下把这支枪,拆成几个初步分解的大构件。接着他又把机匣仔细分解开,依次按照顺序排列在了桌子上。
“没有钢印。”
疤脸指的是无论是在枪身的金属部分上,还是在枪管尾端或者是扳机组,以及撞针这些重要部件上,都没有找到任何有关厂家和产地的标示。
看起来,这支枪就跟石头缝里蹦出来,三流作坊产的三无产品一般。
也只有那些作坊类的厂家,才会懒得在上面打上钢印。
不过与此相反的,疤脸发现这些零件反而没有粗制滥造的痕迹。到处都是经过打磨,或者是进行过防腐蚀电泳镀膜的特殊处理痕迹。
“太精密了。”他拿起两个相连的零件,贴合在一起重新放在了桌子上。
这东西不用疤脸解释,李强自己就能明白。
枪械内部的零件有时候,并不像是人们想象的那么精密,因为它也会留下一些金属切削的痕迹。
有的新枪,甚至还会在一些不关键的零件位置留下一些毛刺。
这从他拆解的AK系武器,比如惯用的74U上就能体现出来。
这东西可以说,是制造公差带来的结果之一。毕竟生产线上出来的东西,不可能保证精确到微米,只要处在一个合格的区间内就可以使用。
这也就是所谓的制造公差。
而眼前这支*内部的零件,则走着另一种极端。它太精密了,每个零件都被打磨的很光滑,尽量减小了制造公差。
这种严谨的方式,不但能减小枪械零件间隙,或者是运动产生的不必要干扰,同时还能有效的提高射击精度。
说实话,李强只在一些*上见过这种处理方式。毕竟金属零件本身就会碰撞,碰撞就不可避免的带来损耗。
经过仔细打磨的零件会提高精度,可发射一定的子弹数后,反而打磨带来的提升会飞快下降。
毕竟金属会撞击,撞击和接触都会带来磨损。
所以这就让李强有点奇怪了。
费这么大的劲,给一支需要发射大量子弹,主要是在近距离作战,精度需求没有*那么大的*来用,这就有点难度了。
这并不是说*的精度就不重要了。毕竟在十五米内和五百米内,打中一个人头大的目标难度是不同的。
前者对熟手来说只需要约略瞄准,甚至有了枪感之后,盲射都没问题。后者则是一个国家技术,以及工程学高度的最佳体现了。
到这时疤脸的工作还没做完。
他拿起几个易损的部件,比如撞针和扳机组,走到那个架着大型放大镜的桌子前坐下来,仔细检查了一下上面的磨损程度。
“撞针几乎是全新的。如果它使用的是我们熟悉的金属的话,发射次数应该在一百到三百发之间。”
接着疤脸又看了一下扳机组的磨损程度,得到的也是一个差不多的结果。(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