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莫大于心死”这是古人的名言,我也一直以为然。但是,近日却产生了动摇。那天偶遇一老友,面容憔悴,神情疲惫,他原是中学教师,终不安分于清贫而下海了,却又不谙水性,屡战屡败。看样子,近日又大亏了,一问,果然。遂相劝道:“我说老兄算了吧,你也不是做生意的料发大财的命!”可他倔强地抬起头来坚定地说:“不!我就是心不死!”那一双眼睛都有些发绿,让人直想起大漠或者草原里遇到的孤狼。看着他瘦削的身躯被人群吞噬,我脑子里突然冒出“哀莫大于心不死”这个题目。
回到家中,细细想来,愈觉此题有理。
心死者,则心若止水,任客观世界风暴雷霆,它自水波不兴,一片安详、一片宁谧,这实在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精神境界。无情无欲,无怨无恨,无恼无怒,无悲无喜,了无牵挂,廓然无累,与佛教的“四大皆空、六根清净”与道教的“清静无为”与儒教的“宁静致远、淡泊明志”何其相通、相似?心死者,对物质要求可以趋近于零,即使衣不蔽体,食不果腹,餐风宿露,也不会有丝毫哀怨;对精神需要上亦是如此,哪有我等诸如自尊心、荣誉感、攀比心、自卑感等等等等所生出的种种种种剪不断、理还乱,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烦恼!而且,无欲则刚,心死者还有什么可怕?即使利刃封了喉,你要杀了他(她),人家眼都不眨一下,任你是凶神恶煞抑或达官贵人,也其奈何哉?
由此看来,心死者,何哀之有?
哀的似乎倒是心不死者。心不死,虽屡战屡败,也要屡败屡战;受尽挫折,撞够南墙,含辛茹苦,忍辱负重,心力憔悴,甚至弄得倾家荡产、妻离子散、众叛亲离,只要一息尚存,也要奋斗不止。有的人直到生命结束,仍心不死,含恨而去,死不瞑目。这才叫哀呀!
文章写到这里,我这脑子里又闪出一个“不过”来。
不过,这个世界热热闹闹的,不正是因了这芸芸众生中绝大部分人的“心不死”才有的吗?这社会的发展,不也正是因了许许多多人的“心不死”才有的吗?今天的高科技、尖端科技、前沿科技,不也正是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心不死”才搞出来的吗?而且,就象修炼得道、参禅悟性一样,修得正果、悟得真谛者毕竟是少数,而芸芸众生是达不到那“心死”的境界的。祸福相依,有悲哀也就有欢乐。难怪那么多的人不惧“哀”而总是“心不死”心不死,人还在,明天就有希望,历史车轮就会滚滚向前。
心不死,实在是一种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