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吕布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主簿复不听,如之何?”

    五英雄记曰: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陈营。顺每谏布,言“凡破家亡国,非无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见用耳。将军举动,不肯详思,辄喜言误,误不可数也”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从郝萌反后,更疏顺。以魏续有外内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及当攻战,故令顺将续所领兵,顺亦终无恨意。

    太祖之禽宫也,问宫欲活老母及女不?宫对曰:“宫闻孝治天下者不绝人之亲,仁施四海者不乏人之祀,老母在公,不在宫也。”太祖召养其母终其身,嫁其女。一

    一鱼氏典略曰:陈宫字公台,东郡人也。刚直烈壮,少与海内知名之士皆相连结。及天下乱,始随太祖,后自疑,乃从吕布,为布画策,布每不从其计。下邳败,军士执布及宫,太祖皆见之,与语平生,故布有求活之言。太祖谓宫曰:“公台,卿平常自谓智计有余,今竟何如?”宫顾指布曰:“但坐此人不从宫言,以至于此。若其见从,亦未必为禽也。”太祖笑曰:“今日之事当云何?”宫曰:“为臣不忠,为子不孝,死自分也。”太祖曰:“卿如是,奈卿老母何?”宫曰:“宫闻将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老母之存否,在明公也。”太祖曰:“若卿妻子何?”宫曰:“宫闻将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祀,妻子之存否,亦在明公也。”太祖未复言。宫曰:“请出就戮,以明军法。”遂趋出,不可止。太祖泣而送之,宫不还顾。宫死后,太祖待其家皆厚于初。

    吕布的历史评价

    陈寿:“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三国志——吕布臧洪传第七评)

    时人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曹瞒传

    范晔:“焉作庸牧,以希后福。曷云负荷?地堕身逐。术既叨贪,布亦翻覆。”(后汉书——刘焉袁术吕布列传第六十五评)

    陈宫:“君,骁勇无敌,善战无前,然勇而少计,暴而少仁。恐众叛旦夕之间。”

    高顺:“凡破家亡国,非无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见用耳。将军举动,不肯详思,辄喜言误,误不可数也”

    曹操:布,狼子野心,成难久养。

    三国风云人物之吕布(仿百家讲坛)

    吕布是三国时期的一大英雄人物,人称“马中赤兔,人中吕布”他和他的坐骑赤兔马都曾是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人们心中的尤物。但是吕布的命运并不太好,他的一生在三国历史的天空像一颗流星一样划过,并没有最终成就一番事业。不过,由于他的出现,对当时的政治和军事格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制造了三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三大变局。

    (1)京都之变

    董卓进京之后,东汉政治军事势力迅速分化,一派为董卓为首的凉州军团控制的中央政治军事集团,另一派为袁绍为首的地方反对势力关东军团。而在这两大军团的对峙中,集团内部也是矛盾重重。作为中国军政治集团,主要表现在迁都长安后,董卓的军人政治与东汉的文人政治之间的强烈冲突。由于关东军团的作壁上观,董卓更加势无忌惮,为所欲为。由于董卓的滥施淫威、心狠手辣,引起了朝廷文武的强烈不满。于是司徒王允联合吕布除掉了董卓,不过随即又被董卓的余党驱逐,吕布开始了他的东奔之路。

    京都之变的影响是分化了以董卓为首的凉州军团,这为曹操的进一步瓦解关中势力作了很好的铺垫。历史的重心开始随着他的东奔而向东移动。

    (2)兖州之变

    吕布首先想到的便是袁绍、袁术兄弟,他以为凭借他诛董卓之功,并且因此报复了董卓杀害袁家之仇,袁氏兄弟应该对他感恩戴德,哪知袁氏兄弟只是把他当作为其个人利益卖命的猎狗。吕布屡屡逃过了他们对他的暗算,最后投奔了河内张杨。由于他与张邈建交,引起了袁绍对张邈的进一步怨恨。

    张邈与袁绍曹操都是好朋友,曾经因为正言责备袁绍而引起了袁绍的怨恨,袁绍示意曹操杀掉张邈,但遭到了曹操的拒绝。由于与吕布建交再一次触怒了袁绍,张邈担心曹操终究会杀他,于是趁曹操第二次东征徐州的时候,他联合陈宫、王楷、许汜等人,引吕布入东群,发动了反抗曹操的兖州事变。弄得曹操只剩下了鄄城、范、东阿三座城池。在荀彧、夏侯敦、程昱、韩浩等人的坚持下,曹操回军除叛,把吕布赶跑。吕布东奔徐州。

    兖州之变的影响是动摇了曹操集团的统治。使得曹操不得不改弦易辙,最终定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计策。

    (3)徐州之变

    曹操两次征讨徐州,便宜了刘备。刘备奉公孙瓒之命帮助陶谦抵抗曹操,在陶谦死后坐领徐州。引起了袁术的不满,袁刘军队僵持于盱眙和怀阴。这时吕布趁机占领了下邳。吕布联合太山诸将多次击败了袁术的进攻,袁术被他弄得狼狈不堪。刘备在再一次被吕布击败后,跑到曹操那里求救。这时的曹操已经迎天子于许都,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控制了东汉中央政权,代表了东汉王朝,代表了国家。而在徐州的地方势力陈登父子,开始向国家靠拢,被曹操安插在广陵,掎角吕布。最后曹操亲征,终于除掉了吕布、陈宫、高顺等人,吕布和他的军团最终失败。

    徐州之变的重要影响是端掉了刘备的根据地,使得刘备不得不东奔西走,历史的焦点汇聚到了曹操与袁绍集团的争斗中。

    白门楼下,汉末的弄潮儿吕布终于走完了他的一生。在此,不能不对这位重要人物做一个简单总结。

    汉末三国英雄辈出,其中佼佼者莫过于后来三分天下的三雄曹刘孙。除此之外,群雄割据时袁绍吕布两人也是群雄中的顶尖人物。袁绍乃是北方霸主,天下大乱便是由他起,之后做关东诸侯的盟主,甚至一度号令半壁江山,后期雄据四州之地,用老话说便是兵多将广,其实力在群雄中当称第一,就是曹操在如天赐一般的官渡大捷前也远非其对手,一度甚至还依附于袁绍。虽然说袁绍起家有其世家背景的关系,但是对比其他的弟弟袁术来,袁绍要好的多了,不论他日后如何,袁绍在群雄割据时期其地位可称的上举足轻重四个字。而另一位便是在本章中死去的吕布了。

    比其袁绍是以势力称为顶尖人物,吕布则是以其经历而成顶尖人物。起初为丁原之下一主簿,因董卓而叛丁原并杀之,之后又因王允叛董卓并杀之。这两次叛变并诛杀之前的主公给吕布莫大的好处,叛丁原后董卓任命其为骑都尉,后为中郎将,叛董卓后吕布更是成为温候,并假节,与王允等人共秉朝政,实际上掌握着长安朝廷的统兵权,可说的上位高权重了。而后又突发其变,逃出京城,连妻子都来不及带出,在袁术袁绍之下辗转流离,一时受到重用一时又被追杀,四处寻人收留,几与流匪无疑,对比其在董卓死后那几十日的辉煌,可说是从天上落到了地下。在此人生潦倒之时,忽然得到兖州地方势力的支持,起兵对抗曹操,还一度把曹操逼得险些无家可归的境地。然而情势又变,被曹操击败,逃至刘备处乞求收留,再趁刘备外出征战时夺徐州。在徐州和袁术又是时而联合,时而相互攻伐,最终兵败,在白门楼被杀。其一生跌荡起伏,用我们现在的话说是传奇而有戏剧的一生,别说他杀丁原、杀董卓之事,就说他能一下把汉末这么多风云人物曹操刘备袁绍袁术都得罪光这一点来看,就很不容易了。(这点上不能不说他是人才啊!)而且他无论到哪,总是能成为中心人物,引起一番风波,这点也是无人可及,在关中他杀董卓,朝中权力换手,并要杀凉州人,间接引发后来的西凉军入主长安一事。到了关东,他在曹操背后捅一刀,使曹操陷入人生最大的危机,兖州势力大为变动。兖州之乱还间接影响张杨和臧洪之死。到了徐州又夺了刘备的立基之地,让刘备日后十几年流离失所,四处投奔,寻找一块割据地。假如没有吕布,汉末的群雄争霸要简单的多,不过也要逊色的多了,对于这位改变历史的人物,我们将其列在袁术刘表之上,并不过分。

    上面是从历史的角度,而从演义角度来看,吕布也是拥有大量戏份的主角之一。三国演义在诸葛亮出场之前,并没有专一的主角,刘备曹操关羽都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其中对关羽有所侧重一些,而之外就轮到了吕布,这点上就连袁绍也远远不及,这不能不说是因为吕布那传奇的人生和个人武勇名声的关系了。古代演义要写的好,有几位角色必然不可少,这在前言一文已经说到,吕布便是担当着这武勇天下第一的角色,而且因为三国演义带有强烈的历史因素,而即便在三国这个时期,吕布的传奇色彩也不见减少,所以说将其戏份大大增加,对其的戏剧角色大为渲染是可想而知的,尤其是如三英战吕布等虚构的故事,在给了刘关张等人戏份的同时也给了读者吕布武勇天下第一的概念。在演义中,吕布这个人物可以说刻画得相当成功的。

    那吕布到底是怎么样的人呢?纵观其一生,很难说用几个简单的字来概括。

    吕布乃是首先以武将的身份出现,其武勇确实了得,对此吕布也很有自信,三国志中记载,吕布被擒后,对曹操说:

    “明公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而“太祖有疑色。”

    吕布对自己很有自信,认为曹操所担心的只有自己,而且认为由自己带领骑兵,曹操带领步兵便可平定天下,而且曹操(文中称太祖,因为曹操日后被魏朝尊为太祖武皇帝,三国志中所称的太祖一般就指的是曹操。)听了此番话还有所迟疑,这说明曹操对于吕布所统领军队的战斗力也是很欣赏的。曹操是汉末的用兵名家,而且和吕布交锋多年,对吕布的实力应该相当了解,所以说吕布作为武将统兵作战,确实有其过人之处。

    吕布不仅勇武过人,而且颇有才略。英雄记中记载称他在离开袁绍时,袁绍派人追杀“绍假布领司隶校尉。外言当遣,内欲杀布。明日当发,绍遣甲士三十人,辞以送布。布使止于帐侧,伪使人于帐中鼓筝。绍兵卧,布无何出帐去,而兵不觉。夜半兵起,乱斫布黙被,谓为已死。”从中可知吕布不单有武勇之名,而且也善于用计。实际上吕布与王允密谋诛杀董卓;与陈宫张邈密谋取兖州,再夜袭徐州;日后袁术攻打刘备,他能判断形势出兵帮助刘备,这些举动根本不是一个头脑简单只知道匹夫之勇的将领所为。其实作为能统领一军之人,也绝不会是一个只会冲锋陷阵的莽夫。

    在英雄记中还有一段对于吕布的记载,那是吕布投奔好友张杨时,当时郭汜、李傕通缉吕布,张杨属下有所心动,吕布知道后做了如下举动:

    “布闻之,谓杨曰:‘布,卿州里也。卿杀布,于卿弱。不如卖布,可极得汜、傕爵宠。’杨于是外许汜、傕,内实保护布。”

    这段话不像一个武将所说,倒是像一个辩士所说的话。虽然此文不一定是实,但是吕布非无智之人这是肯定的。

    而且吕布也颇有人缘。张辽乃是日后曹操麾下名将,在吕布死前一直追随吕布。而吕布手下的高顺也是极有才华的将领。而且他与张杨也是好友,张杨还一度想出兵协助吕布,虽然比不过臧洪对张超之友情,但是也相差无几了。庞舒也在长安城被破后为吕布私藏家小。这些人对吕布都可以称得上有忠有义,而吕布能交上这些好友或属下,也可见其人确实有吸引人的一面。

    但是吕布最终还是失败了,这是因为吕布的缺点比优点更多,而且几乎是致命的。

    吕布带兵有战力不错,但是也导致了他过于依仗武力。如董卓死后他在长安力主杀尽凉州人,所依仗的便是自己率领部下的战力。但是一味用强,导致凉州人尽反,长安也被攻破。这是其虽有武勇,但是不知道用势,只以武力为先的结果;再看他在兖州对曹操,一度占据优势,却被曹操反败为胜。其一是用兵上不如曹操,在占据要点上屡有失策,其二也是不会造势,当时曹操和吕布都缺粮,曹操一度甚至要依附于袁绍,其情势比吕布还危急。但是不久后便恢复过来,而吕布在此期间毫无作为,不能制造对自己有利的形势;再看在下邳最终迎战曹操时,陈宫献计,吕布自己也认可,却最终因妻子的一席话放弃。这比较日后三分天下的曹操刘备孙权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上就差的远了。

    吕布作为一名统兵将领,其才智确实足够,但是要作为一国之主,不单统兵,还要统领文臣武将,就不足够了。陈登曾说曹操将吕布用为鹰犬,吕布居然也默然,可见吕布也认识到自己的弱点。

    上面说的是吕布的才能,再说吕布的性格。吕布有高顺、张辽这样的属下,有张杨、庞舒这样的好友,说明他确实有一定的吸引力。(当然在之中也有同乡的因素,张辽、张杨还有王允等人都与吕布都是并州人)但是,他的性格缺陷也是相当严重的,是怎么样的性格缺陷呢?便是急功近利,而且贪小利而忘大义。如丁原董卓两人之死,给了吕布相当大的好处,但是也给了他极大的骂名。古人重视气节忠义,尤其是弑主,最不能为人所容。你不想在原来主公麾下,离去就可以了,所谓臣可以择君,对此古人还是相当宽容的。但是你不但叛变,还杀了原来的主公邀赏,这就是极大的过错了。而吕布不单做了,还一连做了两次,(假如细说起来吕布偷袭收留自己的刘备也可以说是一次背叛,只是他一来未杀刘备,二来刘备并非他的主公,这就不算了。)这使得他日后到了关东各诸侯处便难以生存。比如他杀了董卓,为袁术袁绍报了大仇,但是袁术不齿其为人,恶其反复,拒而不受;袁绍一度收留之后却担心吕布为自己的祸害而要杀之。正是因为有如此的劣迹,曹操才会在听到刘备说丁原、董卓的名字时杀掉吕布,否则即便刘备说再多的坏话,曹操也未必不收留吕布。

    吕布再有一个极大的缺点,便是一朝得志就目中无人,和同僚关系搞的很糟糕。之前说过,诛杀董卓的一大因素很可能就是吕布是并州人,和董卓的凉州派系搞不好关系。而杀了董卓后,吕布得掌大权,却和凉州人的关系越来越差,甚至要诛尽凉州人。等到了袁绍处,也是因为吕布认为自己有功于袁家,看不起袁绍手下众将,终于和袁绍决裂。

    事实上任何一个主公都不希望会有吕布这样的下属。有了他,其他的下属都要被排斥;若是只重用他,却要提防被他取了脑袋。

    问题是吕布并没有认识到这点,到刘备处他哭诉说:“我与卿同边地人也。布见关东起兵,欲诛董卓。布杀卓东出,关东诸将无安布者,皆欲杀布尔。”

    吕布只知众人要杀己而不知其为何要杀己,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他是个极其自我中心的人,根本不认为自己有错。(也难怪刘备“见布语言无常,外然之而内不说”了)比如他射戟救了刘备一次,便认为对刘备有功。却全忘记了,若不是他偷袭徐州,刘备怎么会落得要他救的下场,更别说刘备不久后就被他攻打逃亡。这样的情况下还希望刘备为自己说好话,可见吕布其人太过自我中心,只知自己对他人的恩,而不记得自己对他们的仇了。

    属下做不成了,那做主公呢?吕布也有相当大的缺陷,最大的问题还是不会用人。高顺乃是他手下大将,为人忠诚善战,吕布也知其为人。郝萌做乱时首先逃至高顺处,可说对其信任之,但是却不重用,在郝萌之乱后反而将高顺的部下都交给自己的亲戚魏续,但是日后就是魏续背叛了他。同是郝萌之乱,郝萌部将曹性检举陈宫同谋,吕布因为陈宫是手下重将,而不追查,这确实做得很好。但是临到重要关头,又疑心陈宫,不能用其计。(另据史书上记载吕布可能有喜欢抢部下老婆的缺点,这样众人不离心才怪了。)

    作为主公,对于下属的关系要调解之,虽然不能让之结为派系,但是更不能让其相互猜忌,甚至自己也猜忌部下。吕布做不到这点,如此,不败才怪了。

    作为下属不能忠于主公,作为主公又不能统合下属,吕布或许只能作为一个混世魔王来搅和一下天下局势吧。

    简单介绍一下历史上的吕布其人

    “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也。”五原地处蒙古,可见吕布很可能有少数民族血统,那么神箭飞骑的本事是天赋来的。“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这一段猛一看跟董贼年轻时还真像。年轻时因为骁勇而在并州刺史丁原手下做骑都尉(类似于典韦之于曹操),可是后来“屯河内,以布为主簿,大见亲待。”主簿者文书也,就是杨修做的活。可见吕布是被老罗丑化成一个文盲的,人家毕竟当过主簿耶。

    吕布个人的勇武,可以和项羽、袁达等传奇猛将媲美,其战绩也堪称了得。而其陷入的悲剧则多少与项羽有相似处:过于迷信个人武力,无视政治手段,任用将领过于胆小等等。一切的一切只因为他过于勇猛了。勇猛成了他的最优秀的地方,从而使他放弃了其他的优点,大致如是。

    考虑一下这个人,一个生在游牧民族的地方的男人,小时候不大可能受系统的政治教育,他所有的政治经验可能完全来自于在丁原手下的官职升迁等。但在仕官时,他更多地依靠了自己的勇武,而在手腕上是绝对不行的。猛然之间,他踏进了乱世,踏上了乱世的舞台,他只能依靠他的勇武。其实人们对他的诟病是他的背叛,即使他杀董贼是正义之举。受儒家思想毒害的旧势力——袁绍、袁术、张邈等都对他避若蛇蝎。可是乱世本来就没有这么多讲究,任何事都必须以最终的政治利益出发。从这一角度而言,吕布只是选择了最符合他利益的事。从这一点来讲,刘备和曹操其实和吕布是一类人:他们摒弃了一切繁文缛节和道义观念,追求的是自己的天下。可刘曹何等枭雄,他们做的肮脏的事都打着正义的幌子,而吕布则太诚实了,于是人们把矛头对准了他。其实他唯一做错的,是他不够虚伪。

    可以这么说,吕布这种人的存在是乱世的必然,可是他的死亡也是乱世的必然。没有这种人,乱世不称其为乱世。可是他如果不消亡,乱世无法结束。他只是为乱世而生,在乱世中扮演一个可能很显眼的配角,然后匆忙谢幕。他的英姿固然潇洒,他的能力固然骁勇出众,可是他不懂得演戏,所以他只能谢幕。

    陈寿说:“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

    其实“轻狡反复,唯利是视”哪一个乱世人物不是如此?只不过吕布始终是个孩子,以为用在草原的那一套就可以驰骋中原。他太短视,也太浅显。而“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倒是很客观地说了一条历史规律。

    歇后语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吕布戏貂蝉——英雄难过美人关

    赞诗一首

    切切情长总是痴,英雄无奈醒来迟。一从赤兔奋蹄去,万古唯留驻马石。

    养虎饲鹰不自值,志节何必更曾失。应知大耳多无义,枉论辕门射戟时。

    至今念念思悠悠,血染连环未忍收。多记虎牢龙起处,何来三姓与人留?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