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宗皇帝悠悠道:“国中上下翘首以盼和议已非一日矣,如今是夙愿得偿,太平在望。如果因为一点小事就坏了和议,让天下再陷战火,我等岂不是国家的罪人吗?”
他斜视着贾似道,沉吟一下,又道:“贾卿,若北虏待我以诈,我当待彼以谋,若彼待我以诚,我当待彼以真。以真待诚,和议方可长久。若有20年太平,蒙古不复为祸矣!”
蒙古国之所以保持强大,就是因为不断征伐。如果有20年和平悠闲的好日子,蒙古保管就和契丹、女真一样了。这样南宋天下不就能保全了?
“可是陈德兴怎么办?”贾似道却皱起眉头,一副为难的表情,“他手中可有20000精兵,又是击杀蒙哥汗的功臣……”
理宗皇帝语调冰冷:“赐婚以公主,赐第于葛岭,赐官以正任,赐钱以万万,赐爵以郡公……若再不足以筹功,唯有赐死了!”
“赐死……”贾似道深吸口气。心想,弄死一个陈德兴不难,可是陈德兴一死,后面的刘整、高达、张胜、张珏、俞兴、杨文等等的武臣要怎么弄?有陈德兴这个反面教材,谁还肯来临安送死?
理宗皇帝眄视着他:“贾卿,知道该怎么做了?”
这其实是在下命令给贾似道!
奸臣连忙一躬到地:“臣知道了!”
……
“臣,叩谢天恩!”
陈德兴伏在地上,一脸恭敬的样子,冲着前来传旨的董宋臣拜了拜——董宋臣传的当然不是赐婚或是赐死的旨,而是招陈德兴带兵去临安献捷的旨意和给陈德兴加官进爵的旨意。后者是董宋臣离开临安后才发出的,用急脚递追赶上了慢悠悠坐船前往沙洲的董宋臣。
这一拜之后,陈德兴就是右武大夫(武散官),涪州刺史(遥郡官),御前霹雳水军都统制(差遣),右监门卫将军(环卫官),荥阳郡开国侯了。好长一串官爵,听着蛮大的,不过差遣还是原来的都统制,只是去掉了一个“权”字。
除了加官进爵,就是招陈德兴入行在献捷了。虽然南北和议将成,但是捷还是要献的。因为这样的国家大典在宋朝还有个特殊作用,就是给在京的文武官员一个升官或是减少磨勘期限的机会,达到一定级别的高官还有机会得到荫补的名额。这事儿等于是在京官员的一项福利——京官(指在京)清苦,哪朝哪代都差不多,所以总要给些额外的好处,宋朝没有什么冰敬炭敬,各种大典就是在京官员们捞点好处的时候。另外,一场献捷大典之后还要照例给殿前司、侍卫步军司、侍卫马军司的七八万人发犒赏。
关系到那么多人的好处问题,可没有人愿意当个恶人出来取消这场早就已经定下来的献捷大典。立下大功的武臣们哪怕已经不吃香了,但是献捷大典上面的最后一次风光还是要给的。
不仅陈德兴要带兵入行在,两淮、四川、京湖的大部分将门,都得到了类似的旨意和命令,少则数百,多则一千的,都要派兵来临安参加。到时候临安可就真的热闹非凡了!
陈德兴已经站了起来,整了整崭新的绯色官袍,看着董宋臣满脸堆笑的脸儿,突然一笑,摸出一份礼单递了过去,笑道:“承宣,有劳了,小小心意,不成敬意。”
董宋臣接过礼单也不看一眼,直接交给身边的亲随,然后也是一个抱拳:“右武,您可真是太客气了……某家这次过来,除了替官家传旨,还替公主殿下带了信。”
说着话他不知从哪儿就摸出一个信封双手递了过去。
陈德兴接过一看,信封上面只写着:陈郎亲启,落款是赵琳儿。正是赵琳儿的亲笔信。信封的封口糊着,没有打开过的迹象。陈德兴收好信封,又是一笑:“陈某何德何能,竟然被公主垂青,真不知道前世积了什么德啊!”
董宋臣哈哈笑道:“右武英雄盖世,川江之上大破十万北虏,击杀鞑子大汗……公主身在临安,却每日都读《光复》报,是知道右武所作所为的。现在公主可是日夜思念右武,恨不能和右武立即相见。不知右武打算何时启程去临安?”
陈德兴只是笑着点头,一副豪爽的样子:“这就动身,马上动身……某家也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去行在。只是沙洲这里还有些俗务要料理,不如五日后某便带着兄弟们和承宣一起启程,走水路回临安如何?”(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