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刘骜陛下是一项莫大侮辱,诬陷他杀亲生儿
子,给人们一种不正确的印象,认为刘骜陛下因宠爱某
人而大肆诛戮,失去了公平的判断。更辜负了刘骜先生
为国家所做的牺牲。要知道,传大的道德范畴,往往不
受世俗的拘束,建立盖世的功业,往往跟多数人的意见
不同。这乃是刘骜陛下的深谋远虑,比大家高明万倍以
上。你陛下道德巍伟,正符合上苍的要求,岂是现在那
些庸庸碌碌、目光如豆的官员,所能有的?而且,当事
情发生时,不敢据理力争,防患于未然,等到刘骜陛下
死了之后,一切都告结束,却去翻老帐,追究已不能挽
救的往事,认定死人错误百出,我就怎么想都想不通。
因此建议你把这件事交给有关单位,把我这段话,向天
下宣布,使小民都知道刘骜陛下的伟大见识。如果不这
样,势将使这种诽谤,伤害到刘骜陛下,还要流传后
世,造成永远的伤害,恐怕决不是刘骜陛下的本意。”
且按原文于后,以便读者老爷对照,原文:
世必有非常之交,然后乃有非常之谋.孝成皇
帝(刘骜)自如继嗣不能早立,念虽晚年有子,万
岁之后,未能主持国政,权柄之重,授予太后,大
后骄戒,则嗜欲无极,少主幼弱,只大臣不便,恐
危社稷。放废后宫产子之渐,绝幼主乱祸之根.乃
欲致位陛下,以安宗庙。愚臣既不能有深授安危之
计,又不却推广圣德,乃反复按验宫内,暴露衽席
之私,诬污先帝(刘骜)倾惑之过,期成宠妾妒媚
之诛,甚失圣贤远见之明,逆负先帝化国之意。天
伦大德不拘俗,立大功不合众。此乃孝成帝(刘
骜)至思,所以万倍于群臣。陛下人(刘欣)圣德
盛茂,所以符合于皇天也。岂当世庸庸斗升之臣,所
能及哉。且事不当时固争,防祸于未然,晏驾之
后,万事已讫,乃探追不及之事,讦扬幽昧之过,
此臣所深惑也。愿下有司议,即如臣言,宜宣布天
下,使咸知先帝(刘骜)圣意所起。有然,空使谤
议上及山陵(刘骜),下流后世,甚非先帝(刘骜)
托后之意也。
呜呼,看了这个报告而不翻白眼的,准是一个天生的保镳护院到的黄马褂。耿育先生可谓千古人妖,身怀绝技,是非黑白,在他手里,彻底颠而倒之。西门庆型的淫棍成了“大德”“圣贤”谋杀亲子的畜生成了“远见”“至思”如果耿育先生是受了赵飞燕女士的贿赂而出此,固然罪不可逭,但不过利令智昏昙啦,没钱可拿时,良心固仍在也。如果他是主动于这么一票,就问题大矣,盖从根到梢都环啦。耿育先生是中国文化人中无耻败类的标竿——为有权有钱的恶棍,杜撰谁都不相信的大谎,企图一手遮天,掩尽人的耳目。
然而,也正因为这一个报告,刘欣先生有了借口,事情这告一结束,不再扩大。不过,法律上、政治上的表面平静,不等于人心的实质平静,太皇太后王政君女士和王家在政府中的高级官员,都在咬牙切齿。偏偏的,刘欣先生是个短命鬼,他比伯父刘骜先生还荒腔走板,除了玩女人外,还搞同性恋,身为宰相(大司马)
的美男子董贤先生,就是他的枕上密友。刘欣先生是公元前七年登极的,而于公无前一年,才二十六岁时,就一命归阴。在他归阴之前,祖母傅老太婆提前死掉,赵飞燕女士第二度失去了靠山。继董贤先生担任宰相(大司马)的王莽先生,说服了姑母王政君女士,乃以太皇太后的名义,颁布诏书曰:“皇太后(赵飞燕)与昭仪(赵合德),俱侍帷幄,姐妹专宠,残灭继嗣,悖天犯祖,无为母之义。贬皇太后(赵飞燕)为孝成皇后,徙居北宫。”这是一个凄凉结局的开始,赵飞燕女士像被赶鸭子一样地赶到北宫。赶到北宫后的一个月,王政君女士第二道诏书又到,曰:
“赵飞燕自知罪恶重大,很少进宫向我请安(朝请
稀疏),有失子妇之道。虽无供养之礼,却怀着狼虎般
的恶毒,皇家无不怨恨,人民也都仇视。教她继续盘据
皇后宝座,决非上帝的本心。现在贬谪她当一介平民,
前去看守她丈夫刘骜的坟墓。”
赵飞燕女士看到诏书上的官腔,知过她已走到绝境。成了平民之后,她就跟最卑微的宫女一样,杂在奴婢群中,劳动操作,受无穷无尽的侮辱。大势已去,魔杖早失,她已成为牵进屠场的羔羊,再没有人可以投靠矣。在一场彻夜痛哭之后,自杀身亡。是服毒?抑是上吊?或是像埃及艳后一样,弄条毒蛇咬一下?我们不知道。她比妹妹赵合德女士多活了六年,大概三十七岁,正是魅力如火的年龄。当她自杀前的刹那,回首往事,恐怕会怅然人生如梦,懊悔不如仍在阳阿公主家做一个歌女矣。
赵家姐妹的美色没有在政治上引起风暴,但在床第上引起的风暴,却是空前的——赵合德女士是用床第工夫把皇帝老爷活活搞死的第一位后妃。而赵飞燕女士不过普通的蛊惑,在这场公案中,只是配角而已。以她们姐妹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很多,明王朝诗人袁凯先生曾有咏“白燕”诗云:“赵家姐妹应相妒,莫向昭阳殿里飞。”一时传诵,被人称为袁白燕,作为赵家姐妹在人间的最后遗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