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卷第六章战略方针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在将部队交给高顺进行一番整编后,我们一行1200余人浩浩荡荡上路了。经过整编后,高顺将调来的800军士择其精锐、强壮之人选入重步兵,将重步兵扩充为250人。然后再择其次之挑选250人为刀盾轻步兵,剩下的所有士兵皆为弓兵。而由于重步兵盔甲之厚重不利于长途行军,因此高顺命他们将盔甲皆放置于辎重部队车上,只手执长盾、长矛行军即可。也因此在负担粮草和弓箭等一批军需品的同时还需要运输这批沉重的盔甲给辎重部队造成不小的负担,高顺特抽调200人进辎重部队,以保证其行军速度。

    故现在我军编制为重装步兵为250人,轻步兵250人,弓手300人,辎重部队400人。并因其特性,在行军中由张飞率领轻步兵走在最前,管亥率领重步兵居中,我和荀攸则统领弓手在其后,高顺则随辎重部队殿后,并将12匹探马分为三班,每次四匹轮流向前探路。

    看着高顺有条不紊,合理化地整编部队,荀攸点了点头,对我叹道:“念蝉,你二弟长风真乃统帅之才。若仅论治军,我看当朝少有人及也。”

    “不错,长风治军严谨,作风清白,又每每以身作则,令人不得不为之折服。”我也感叹道。

    “此乃念蝉之幸,亦是攸之幸。不久,这支陷阵营必将天下闻名。而念蝉与长风等人之名更将威震四海。”荀攸笑道。

    “而公达之才亦将会为天下之人所铭记。不过到时公达可不要弃我而去呀!”我再次借机拉拢荀攸,不过很显然,我又失败了。荀攸只是笑而不语。看着他那有如古井一般不起一丝波澜的平淡笑脸,我实在猜测不出他心中到底作何所想。只能走一步是一步了。

    由于我们还在洛阳范围内,并且在朝廷增设八个关口校尉之后,洛阳地界内并没有黄巾兵的踪影。因此我们放心的排成一字长蛇阵快速向前行军。不过在出了洛阳范围后,我们有了一点小小的分歧。

    荀攸提出由于现在黄巾军分为三部,张曼成在南阳,波才、彭脱在颍川,而黄巾军的主力张角则在我们前去的冀州地区叛变作乱。而此时由于叛乱伊始,黄巾军虽人数众多,但大多皆为农民,并无行军打仗之才,我们此时应该以最快速度行军,赶在黄巾军知晓朝廷派大军围剿之前赶到,予以黄巾军重创。虽然我们人数较少,但个个皆是精锐,而且以250人为首的重步兵将绝对是我们克敌致胜的不二法宝。这样即可以避免黄巾军在叛乱中迅速成长、壮大,也可以给予当地的各级郡守官员信心,令他们增强抗击黄巾军的勇气,保护冀州这个天下粮仓免遭彻底破坏。而我们也可以依此闻名天下。而一旦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发展、壮大,等他们成长起来剿灭的难度就要几倍为之,不如趁此时,叛乱伊始,找寻黄巾主力,一战定乾坤。

    不过此战略却遭到高顺的强烈抗议。高顺指出我们虽然甲坚矛利,但敌人数量之巨大绝不是我们所能比拟的。所谓强而避之,我们这1000人的部队却要迎十倍、百倍的敌人而上,乃犯轻敌冒进之忌。而且我们一旦与主力部队拉大距离,在遭到敌军主力部队时,将陷入苦战,并可能导致全军覆灭。而且我们皆是步兵,并且有重步兵和辎重部队,急速行军的速度并不能快多少,反而会加倍增加士兵的疲劳度,而且由于我们是孤军深入,在骤然遇敌时恐怕会发生意外。况我们这支部队虽然经过长时间训练,但并没上过战场,因此战斗力如何还有待考察。因此此等激进战略绝对不妙,不妥,不当。

    看着他们两人在那各执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将决定权抛到我这,我就头疼不已。这两个方案,各有各的好处。荀攸之计,乃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因黄巾军绝不会想到朝廷大军会如此快速即开赴战场,我们的军队绝对会起到震撼性作用。而且此时的黄巾军刚刚起义,可以说还没经过多久时间训练也未经过太多战火磨练,以我们的精兵对一群初上阵的农民,胜算极大。依此看,只要我们能搜寻到黄巾主力,趁其不备,我们可一战定乾坤。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