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二章台湾之行(上)(95-96)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nbsp; 陶砚瓦就看这位蒋綄春先生,约摸50岁上下,上身穿一件中式麻料短袖衫,下身穿一条中式麻料长裤,头发长长的披在肩上,有点儿艺术范儿。他自己可能感觉到陶砚瓦的目光,就对陶砚瓦说:在下虽然姓蒋,但我们家族至少五代以内没有出过总统。

    这一句调侃把几个人都逗笑了,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张冬广说:今天把砚瓦主任请过来,是想了解点事情。咱们抓紧时间,我先点菜,蒋先生请你先说,尽量简短。

    蒋先生说:陶主任,是这样子,我们听说尚济民先生要去台湾访问,如果没有什么不便,我想了解一下他此行的目的。

    陶砚瓦心里一惊,就问:你怎么知道的?

    蒋綄春说:不瞒各位,我们有三条渠道知道了这件事。一是书画院联系的公司找了中华文化总会,还找了几所大学,几位建筑设计师,他们接到访谈邀请,都说是尚济民先生有兴趣访问,了解一些事情;二是跟台湾合作的旅游公司证实你们确有此行程;三是你们访问团队里有一位展陈专家,他跟台湾朋友可能无意中透露了你们的行程。我要特意声明我不是间谍,只是好奇堂堂大领导尚济民先生,怎么会“混入”一个书画院里,到台湾去?

    蒋綄春说完,眼睛直钩钩望着陶砚瓦。

    陶砚瓦先看了看张冬广、孙镇涛和刘世光,张冬广知道他有顾虑,就说:砚瓦主任,蒋先生一直在大陆做生意,但他跟台湾政界渊源很深,跟台办也一直有联系,经常在两边沟通联络,孙司长他们都知道。只要不涉及什么机密事项,但说无妨。

    陶砚瓦说:虽然谈不上机密,但尚济民同志要求我们不要对外说。今天这个场合比较特殊,我简单说几句,在座各位知道就行了,就不要再----

    大家都说:明白明白,我们不会在外面讲,你就放心吧。

    陶砚瓦接着说:我们正在做一个文化项目,叫做中国国学馆,发改委已经立项,但这个楼搞成什么样子,里面展览陈列什么东西,还没有着落,也是尚济民同志十分着急的事情。世光知道,我们已经听取不少专家学者意见,也参观考察十几个博物馆、展览馆,但还没有编出一个满意的设计任务书。关键是我们自己也还没有成型的想法。听说台湾对传统文化比较重视,又修建了101大楼、中台禅寺、佛光山等比较现代的东西,所以,济民同志就想去实地考察一下,并想多接触台湾的学界人士,多了解台湾的经验。大致就是这样。至于为什么跟书画院去,只是因为能够减少麻烦,尽快成行,没有其它考虑。

    蒋綄春说:既然这样,我可以代表中华文化总会的周敬先会长,正式邀请尚济民先生,而且保证尽快成行。

    陶砚瓦说:首先感谢周敬先会长以及蒋先生美意。但我能承诺的,只是马上汇报,最终怎么弄要请济民同志来定。

    刘世光说:跟济民同志汇报,一定要讲张司长和孙司长都同意接受周会长的邀请。

    孙司长说:接受谁邀请的关键是以什么名义进去,由什么人来接待。特别是台湾方面,他审批的途径会不一样,难度也不尽相同。其实是各有利弊。

    说话间,菜上齐了,一共四盘:一个清炖蟹粉狮子头,一个拆烧鲢鱼头,一个尖椒土豆丝,一个大煮干丝,再加四碗米饭。连汤也没点,喝茶代替了。

    张冬广说:蒋先生放心,砚瓦主任一定会把今天情况完整汇报,至于怎么办,济民同志会通盘考虑。事儿说完了,咱们快吃快撤。

    下午三点,陶砚瓦去办公室找尚济民汇报。孙健说,最近他天天中午打球,午睡都是躺一会儿算完。现在好像还没起呢,稍等等吧。

    三点半钟,就见尚济民手里拿着一摞文件过来,一边把文件交给孙健,一边对陶砚瓦说:砚瓦过来了?有事儿吗?

    陶砚瓦说:汇报个事儿。

    尚济民说:过来吧。

    两人一前一后进了办公室,尚济民说:坐下说。

    陶砚瓦就把中午的情况讲了一遍。

    尚济民听完,稍加思索了一下,说:

    你给蒋先生打个电话,请他转告周敬先会长,一是转达我本人的感谢,二是我十分期待和他会面,听取他对传承中华文化的高见。至于以什么名义入台,我们并不在意,只要进出快捷方便,不给双方带来麻烦就行。我们就是一次文化考察,没有别的任务。如果蒋先生愿意,他可以在接待方面予以帮助。另外我倒是想起来能否请那位孙司长参加我们这个团,费用我们出。你也想法落实一下。(未完待续)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