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事请发生了,只见宦官张让趁机从旁对灵帝言道:“陛下,既然并州刺史丁建阳之子确有才华,皇上正可举其为方正,也显得陛下的求才若渴之心,更可令天下士子归心,为我大汉效力。”
此刻心情大好的灵帝听到此言,正合心意,于是对丁淮道:“丁淮,汝今日之表现实在让朕大开眼界,朕现在便将汝举为方正,以汝之年龄而言,不如暂到一地为县令,锻炼两年之后再行升职,汝以为如何?”
方正是汉代的选举科目之一,被举方正即意味着可以做官了,有时候方正和贤良并在一起,称为贤良方正。推举方正,一般都是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举,丁淮这个方正却是皇上亲举的,不但分量更重,而且这在东汉的历史上也是头一次。
丁淮见张让亲自出口帮助自己,心下甚是纳闷,大汉朝宦官集团和士族集团向来是势不两立,自己又是并州刺史丁原的儿子,按照常理来说,张让不但不应该帮助自己,而且应该在灵帝赏赐自己的时候出言阻拦才对。
不但丁淮心中纳闷,百官也是如此,但是见到张让是在为丁淮说话,都没有出言反对,这样的默契数十年以来尚属首次。而且,就连其他宦官也是不解,不知道张让心中打的是什么主意,毕竟张让是宦官集团的头头,在不知道张让心思的情况下,谁也不敢贸然干预。
丁原也是此种想法,但是已经顾不上张让是什么想法了,对这样的封赏怎么会不满意,说是喜出望外还差不多,丁原父子现在能做的只能是叩谢圣恩。
这时,正当大家都为丁淮感到高兴的时候,丁淮并没有直接回答灵帝的问题,而是忽然手捧宝剑,跪下道:“臣有个小小的请求,还望陛下应允?”
百官听到这句话,纷纷为丁淮捏了一把汗,灵帝的性格向来自私、贪婪,从来不允许任何人提出任何要求。一旦发生,灵帝当场虽然不会治罪,但是待到事后,当事人轻则罢官,重则被关入大牢,或者被处死。
所以,当百官听到丁淮竟然开口向灵帝提出要求,以为丁淮不知灵帝性情,不由为丁淮担心。丁原心下更是慌乱,自己确实向儿子说过,朝堂之上不可多说话,更不可向皇上提出什么要求,所以这件事情在丁原的意料之外,丁淮事先并未向丁原说起此事。所以,当丁淮的这句话一出口,丁原只觉得刚刚消下去的汗再次遍布全身,额头、手心、后背都是汗,虽然出汗却还是忍不住打了个冷战,心中更是唯恐灵帝发怒,儿子遭殃。
果然,听到丁淮竟然向自己提请求,心中微怒,脸上立显不快,却并未立即发作,只是沉声问道:“何事?”
丁淮早在来洛阳之前便将灵帝的脾气、性格打探的一清二楚,何况父亲也曾交代过,当然也知道灵帝不喜别让向他提出要求,只是丁淮对于这件事情颇有把握,也猜到灵帝不会立即发火,毕竟刚才自己的表现很令灵帝满意。
听到灵帝问何事。丁淮便不慌不忙道:“臣有两件事情”
丁淮地话还没说完。满朝文武立即像炸了窝一样。大臣们纷纷交头接耳。互相私语。议论地内容几乎都是说这孩子真是太不懂事了。竟然向皇上要求两件事情。而和丁原交好地皇甫嵩、卢植、杨赐等人纷纷暗示丁原。让他赶紧制止住丁淮。别让他再向下说了。否则。一旦皇上雷霆震怒。不但丁淮小命难保。而且还会祸及丁家。
但是。丁原并没有说话。虽然多年没有见过丁淮。但是儿子数年地历练和近一个月地接触。使得丁原对儿子有了一个新地认识。儿子已经是一个文武兼备地大汉地人才。既然儿子今日开口向皇上求事。必然有十足地把握。自己若是从中干预不但会惹得皇上不高兴。也许还会打乱儿子地计划。所以。丁原决定赌一把。主意拿定之后。丁原便稳站一旁。默不作声。任凭丁淮在那里发挥。
反倒是皇甫嵩、卢植、杨赐看到丁原竟然能够如此沉得住气。急得像热锅地蚂蚁一样。不知该如何是好。
这时。只听张让尖叫一声:“肃静。朝堂之上岂能喧哗。”张让见到百官在朝堂之上喧哗起来。心中大喜。故意在此高喊一声。提醒一下灵帝。
听到张让公鸭般地叫声。百官这才意识到。这是在朝堂之上。方才大家太为丁淮担忧了。竟然忘记了这是上朝时间。依照大汉律例。朝堂之上随意喧哗是要问斩地。众人不由各自捏了一把汗。也许是喧哗地人太多。也许是丁淮地表现太令大家吃惊。灵帝并未追究此事。张让地毒计不禁泡汤了。
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