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被迫接受Ⅱ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清水一般稀薄

    ,除了本地本家之外

    没有不被人尊敬的。

    马太福音 13∶57

    清水一般稀薄。冬天、而且是上午的光。弦卷着扭得很乱的棉被,脸朝着光照进来的后窗,侧卧在宽大的棕绷床中央。他还没全醒。

    床很暖和,手臂、肩膀都露在外面,不感到冷。淡光从低矮的、张着薄膜的后窗泄进来,淡光的里面像水一样一刻不停地无声地飞舞。屋脊在后墙这边拖得很长,所以后墙本身就很矮,妈妈到墙边坐马桶或者舀米都得低着头走动。

    没有一点声音,没有人,也看不见窗外路边草垛旁找东西吃的鸡。只有光。但屋里仍旧很暗,因为光很淡。

    朝白纱帐慢慢地吹一口长气,它就在光里一波一波地晃动,就像傍晚在打麦场北头预先撑起的、在风中晃动的银幕。在这里放的电影特别少。事实上,每村都放得少,只是好像只要不是在这里放的,都可以算在一处。无论哪一处,都是一处,只要不是在这里。每次在别的村子看完电影,在漆黑的、码着草垛的长路上往回走,常常会有突然吹来的一阵风,抬头看又扁又圆的天,好像亮亮的星星也被风吹得抖起来,哥哥总是说:“你走前面,就不怕了。”走在前面遇到危险的可能更大,为什么反而会“不怕”呢?有一次他问出来,哥哥说:“你怎么这么呆呢?你在前面即使遇到危险,我还是能够看到的,你要是在后面被鬼拖走了,我一点都不知道。”

    这是只有他和哥哥两个人的情况。有三个以上的人,就不复杂了,他会毫无疑问地走在最中间。

    高低不平硬梆梆的土路,那些厚厚的草垛,有时还有可怕的月亮

    坐起来穿小夹袄时,才碰到手是冰冷的。刚才并不知道冷。

    小夹袄很紧,要两只手都用力才能扣上扣子。衣服都在床沿上,不乱,晚上妈妈帮他脱时就一件一件地放得很好。只要妈妈在,都是她给他脱、穿,但妈妈不在,他自己也会。只是慢些。

    他穿好上面,又倒在床上滚了几下,帐子也在光里又一波一波地晃。他又伏在被子上,隔着帐子看亮亮的窗外,时不时地眼睛也停在帐子上。夏天,哥哥会让从洞里挖出的知了爬在帐子上,熄了灯等着看它们脱壳。灯亮着,它们就是不脱。刚从壳里出来的知了,嫩绿嫩绿的,翅翼不能碰,一碰就卷。

    弦从来没有看见知了怎么一点一点从壳里爬出来,每次被哥哥叫醒,就只看到帐子上一边是一只嫩绿嫩绿的一动不动的知了,旁边不远是背颈上裂了口子的壳。

    他为什么从来都没让哥哥在知了开始从壳里往外爬的时候就叫醒他呢?

    棉裤往上拉的时候,棉毛裤会跟着粘上去,裤管皱缩着挤勒着腿,很难受。妈妈帮他穿时,总是先握紧棉毛裤的裤管,再把棉裤往上拉,全部拉上后穿上鞋再在榻板上跺跺,一点点的皱缩就全好了。

    两个方方的光,从堂屋顶上的明瓦上斜照在西墙上,但屋里还是青亮:天还是冷的。他用力拉开两扇大木门,妈妈今天没把他锁在家里。门前树根旁的地上一洼一洼地结了白冰。

    为什么冰有不同的颜色呢?

    本来都要妈妈帮他做的事,他都可以自己做了,他很高兴。他找到自己那把跟妈妈的一样大的牙刷,挤了牙膏,开始慢慢地、不很熟练地刷牙。

    为什么在床上从后窗看外面,一点都看不出有这么大的风呢?软薄膜在夜里还“咯咯”地响个不停,天亮时黄光照着它时怎么就一动不动了呢?不停地枯枝从高高的树顶掉下来,抬头看,它们落得像羽毛一样轻、慢,但一摔到脚旁的地上却是“啪”的很响一声。有只大黑鸟在摇晃不定的树顶叫着,头上的毛被风吹得乱糟糟的,又圆又小的头转来转去,朝更高的地方望一眼,就叫一下。

    它为什么不低下头看见地上的我,高处还有什么呢?是想看看把它的毛吹乱的风到底从哪儿吹来的吗?

    从热水瓶里倒水洗脸的时候,他又看着热水瓶壳上宝塔旁边那两条长长弯弯的黑色和蓝色的东西,如果它们不是山,那是什么呢?但山完全还可以画得更像一点。宝塔画得很像。这是延安的宝塔,晓波现在也知道了,延安是打仗的地方。

    每次吃饭,他都一边吃一边盯着桌上的热水瓶壳,在想:如果它们不是山,还能是什么呢?

    这只热水瓶肯定是爸爸带回来的。

    不知道妈妈会不会说它们是山。

    外锅里是很好吃的面疙瘩、米粉汤,菜有很脆的生咸菜。他吃得很饱之后,还想吃咸菜,就又盛了半碗米汤和一个面疙瘩。暖和的阳光满满地从门口照进来;就是风,被黄光一照,也好像一点都不冷,又软又暖和。

    那只鸟一直在叫。

    村子上很静。只有远处麦场那边的田埂上,才时时传来一些婉转的、尖利的号子。只有勇贵和瑞宁叔叔才打这种号子。那儿的风好像更大,斑茅一直弯在一边飘摇,很少直起来。头顶上可能还有“咻咻咻”的声音。但是那儿也很亮,都有太阳照着。这边比那边亮。

    对着太阳一动不动地看,眼睛都酸,但是盯着看能看见太阳边上有个转个不停的黑圈,再看下去,太阳里面还有黑点。

    黑点也在动。

    他低下头,看不见身边的树和房子。

    晓波、项灵他们都在玩什么呢?

    一声勇贵打出来的号子比较近地响着,他们挑着方土走到麦场这边的田埂上了。勇贵打过号子后瑞宁叔叔就跟着打一个。就他们两个人一前一后地打长号,别人都只“哼唷、哼唷”地打。他们手抓着两头的绳子,跑得很快。风吹着他们的汗衫、背心,吹得忽拉忽拉地动。

    妈妈在后面妇女队伍的第二个。她也跑得很快,平时她从不跑这么快。她穿着雪白的衬衫,衬衫也被风吹得直动。

    麦场边上的河岸上的树都落光了叶子,干巴巴的树枝摇来晃去,但这儿一点都听不见它们碰撞的响声。

    那儿头顶上肯定有“咻咻咻”的声音。

    从明瓦上照下来的两块光,已经落在西墙边的地上。光还是斜的。家里一点风都没有。墙上画着天要黑的时候毛主席拿着一把油纸伞在山路上走的画,一动不动,画旁边石灰掉落的形状,到底是像一只小鸡呢,还是更像一只指着屋顶的手?

    其实,要站在小凳上,才够得着灶台,舀到锅里的东西。面疙瘩只有一个了,米汤还多。从凳上下来,两只手很小心地把蓝边碗捧下来,还是有米汤晃出来。篮子的底更不平,还要拎着它走,这要晃出多少米汤来呢?

    紧贴山墙的小路和河边大路之间,原来就是一块长着几棵杂树的空地,现在种着稀稀疏疏的桑树。冬天桑树光秃秃的,只有矮矮的、弯弯鼓鼓的树桩。夏天才有桑果吃,越紫的越好吃,但不能烂。采桑果的时候,有毛虫。还有蛇。

    河里结了冰,但码头周围没有冰,水碧绿的。冰上都是亮亮的光。拎篮子的手几乎不敢动,走得也不能快,但篮子底下还在滴米汤。那只大黑鸟呢?怎么不叫了,还是飞走了?

    他停下来,慢慢地回头找家门前的树,但被志红家的房子挡着,看不见了。

    三丫头婆婆从第二个码头捧着一脚盆衣服上来,看见了弦,穿过大路朝巷里走了几步又回头,对着弦站着。她歪着身子,笑眯眯的。

    “婆婆。”弦叫她。

    “嗳。弦拎了个篮子,到哪儿去呐?”

    他不好意思地笑了,低着头直朝大路前面走。米汤又滴得凶了。

    小桥口涵洞的水还在响,这儿不结冰。他轻轻放下篮子,甩着发酸的膀子。涵洞前面一年到头总有两个旋涡,这两个陷下去的、不停旋转的小洞眼,随便怎么看,随便看多久,总看不够。怎么会有这种东西的呢?怎么是这种形状的呢,好像能把眼睛都吸进去似的。

    他们再一次走到麦场这边的田埂上。但看不见勇贵,只看见瑞宁叔叔,他也没打号子,还是挑着土飞快地跑。只有几个人哼着很轻的号子,喘气和脚步声很响。

    也没看见妈妈。

    他赶紧又拎起篮子走起来。蚕房东边山墙前面又是一块大空地。破破烂烂的水车旁边有几个大陶缸东倒西歪着。水车也很好玩,但就只看过他们用它往秧田里运过一次水,后来一直扔在这儿。木轮子最好玩,但他爬不上去,也从没有人把他抱上去过,他只用手转着玩过。后面的木箱子都烂了。扶杆上站着一只鸟,也是大黑鸟。它不叫,一动不动地看着他。

    它不会是门前树上的那一只吧?

    “呼”地一下,它突然飞走了。弦没吓它,只是好好地朝蚕房前的路走着。现在这边的田埂上又一个人也没有了。蚕房的门都开着,里面黑洞洞的,堆满稻草。哥哥、项灵常带他来用草把码房子,哥哥做爸爸,项灵做妈妈,他做宝宝。养蚕的时候,奶奶也来喂蚕,里面沙沙沙地直响,像下小雨似的,又湿又冷。后来不养蚕了,种蘑菇。这都是后两年的事了。弦最后一次进蚕房,是一个夏天,他躲进堆满麦草的蚕房让晓波找,正一动不动地伏在麦草上,他突然看见旁边不远的草把上有一条很小的、颜色很灰的蛇正昂着头看着他。他吓得憋着气蹑着手脚跳着跑出了蚕房“哇”地一声哭出来。

    后来,他再也没进过蚕房。

    不过,这都是后两年的事了。现在,他还没遇上这些事。被蛇吓得没再进蚕房之后没两年,他就永远地离开了这里。再没多久,蚕房拆了,全植成田,就连蚕房前的麦场,也植了田。

    现在,麦场这边的田埂上还是一个人也没有。他们都在装土。弦在平放着的篮子旁蹲下来,拔着干黄的草。这边的地里在收稻子时有许多蚱蜢、土狗子和田鸡。土狗子前面两只脚的力气特别大,能分开捏紧它们的两只手指。西边河岸上是他家的自留地,妈妈喜欢在自留地上种芝麻和葵花。有一次,他帮妈妈拉过芝麻。妈妈嫌他不懂得轻轻地拉,因为用了力会碰落壳里的芝麻。

    远远地他们来了。第一个是春根,勇贵在第二个,后面才是瑞宁叔叔。他们转来转去的号子又打起来了,听了真让人想笑。弦有些紧张。他使劲地拔着草,看着他们飞快地走来。

    春根和勇贵看都没看他一眼,就呼呼地过去了。地都被他们踩得动。

    瑞宁叔叔看见了他,但也没慢下来,一边走过去一边说了一句:“到田里来干什么。”

    弦既紧张又不好意思。他低着头笑着,不敢看他们。他们一个个哼哼地跑过去,有的也像瑞宁叔叔那样奇怪地问一句,有的短短地笑一声。

    “还背了个篮子呢!”红英姑姑笑着叫起来。

    地震得咚咚直响。

    “来送点心的吧!小鬼!”

    刚走过来的人都轰笑起来。

    很远地妈妈随着笑声向这边看过来,看见了他。他紧张地低着头,又难过又不好意思地笑着,眼睛很快地朝上瞟,妈妈过来了。

    可是妈妈看也不看他,眼睛死盯着没慢下来的脚前的路,脸色铁青。弦很吃惊,他抬起头,盯着飞快地走过来的妈妈。

    妈妈扑咚扑咚在他面前走过去的时候叫着:

    “到田里来干什么?快回去!”

    他看着妈妈重重地走过去。忽然,妈妈又回过头来,重新看看他和他脚旁的篮子。

    “妈——!”他轻轻地叫着。

    妈妈“呼”地一下让到田里,停下来,放下担子,向他走过来。

    翻得只剩下大半碗的米汤,表面被风吹得一晃一晃的。妈妈仍旧没有看他,径直捧起碗“咕咚咕咚”地喝起来。最后剩下了那只面疙瘩。忘了带筷子!但妈妈问也没问,用嘴直接咬进了面疙瘩。她很快地把碗扔进篮子里,回头向担子跑去。

    “回去!”妈妈一边挑起担子跑着追前面的人,一边又朝他叫了一声。

    弦在田埂上站着,看着妈妈用手背撸了一下眼睛。

    “回去!别到田里来!”妈妈最后没回头地对他叫着。

    空碗倒在篮子里,篮底全是米汤。大片的麦苗在地里被风吹得弯着软飘飘的叶子。太阳现在很亮,但被呼呼的风一吹,光一点都不暖和,空空荡荡的,好像连光都没有。弦转过身去,看着他们把方土倒在五松岗东边的坑里,又挑着空担向西头奔去。

    西头是埋死人的地方。有大片的竹林,还有一个过年时才用来磨豆腐的小土房子。不到坟场,先是一块一眼望不到边的地,一到春天,地上满是红花草,可以躺在红花草地里打滚。坟场那边是卢十河。卢十河那边又是田。

    田那边呢?又是一条河,再过去是另一座别人家的村子。那里的人现在是不是也在挑土呢?

    在最远处,连绵起伏隐隐约约的山挡住了一切。那是茅山。

    现在,换了一个地方

    我想跟他沟通,我试图讲道理,让他明了,但我办不到。那少年早就不见了,只剩下我垂老之躯,我得接受事实 。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现在,换了一个地方。但仍旧是夏天。夏天的午后。

    从他的家到这里,有三五条路可走。但每条路他都不能从头到尾认得,更不能从这里走回去。他只记得一些不同的路上经过的地名,东边沿着大河的那条路上有座望仙桥,只有石头桥板,没有栏杆,他每次走到那儿就不敢过桥,虽然桥板不窄,但就算被人牵着,他踩在桥板上的腿还是一层层地发软。北边那条路要经过一座耿庄。其实并不知道哪座村子叫耿庄,但就是记住了这个名字。

    妈妈很少来这里,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这里的大队部放红楼梦的电影。可是这里说放过几十次,却一直没真正放过红楼梦。有一次妈妈听说这里要放,就来了,但放的却是南征北战和乌鸦和麻雀。电影放完已是半夜,他仍旧拉着妈妈的手要跟她回家,但在妈妈、外婆、外公连哄带骗没有成功之后妈妈发火痛打了他一顿,最后仍把他丢在了这里。

    真的放红楼梦的那次,他却因为电影是唱戏而睡着了,当他醒来看着外婆、外公,想清楚是怎么回事之后,妈妈差不多已经到家了。

    外婆、外公也曾带他和哥哥回过家。有时走这条路,有时走那条路,并不知道为什么。因为在他看来,没有哪条路显得近一点,好走一点。走东边那条大河埂时,到了望仙桥,他就要外公背他过去。他往外公背上一趴,外公站起来把他往上一提,他垂在外公胸前的右手就脱臼了。其实每次背他,或者只要轻轻一拽他的右手,他的手就“掉下来了”他们都叫他“烂手”手一脱臼,一点力都没有,肩膀窝子还疼痛无比。外公总是先让他在背上哭着,把他背过望仙桥,接下来才开始艰难地给他“装手”

    到了夏天,他的额头、鼻尖还会生许多冒脓的疖子。这时,他们又叫他“烂头”他们说:“又长了一个角啦!”

    这都不是在家所在的那个村子的事了,现在,换了一个地方。但仍旧是夏天,夏天的午后。

    刚刚下过一场实实在在的倾盆大雨。在这里,夏天的确有很多名副其实的倾盆大雨。现在,雨刚停。虽然雨水汹涌、猛烈,但雨后丝毫没有凉爽一点。雨水从每条碎石巷子里匆匆地流出来,镇子上回响着清脆的“淙淙”流水声。阳光照到的地方,都湿漉漉地闪闪发亮。

    外婆侧躺在小长台上,右手枕在头下,两腿弓着。紧皱的眉头似乎睡梦中都在忍受巨大的病痛。外婆一直有病,从来没有好过的时候。似乎所有生病的样子,就是外婆的样子。现在,弦赤着脚轻轻地在小长台旁边向门外走,甚至不知道她是真睡着了,还是很清楚他的动作。

    镇子上没有一个人。房子都被雨水洗得干干净净,孤伶伶地在阳光中竖着。四周流着水,没有水流的地方都冒着热气。

    弦只敢在卵石路上走,那些被雨水浸烂的泥地,一踩上去,看见黑黑的淤泥从脚趾缝里挤出来,脚底心就会像针刺似的恶心地发痒。

    大队部前面有一排旧木楼。高高的黑木门框上,有许多大大小小被蜜蜂钻出的圆洞。春天,这里嗡嗡嗡地飞着各种蜜蜂,等它们钻进低一点的洞里,拿外婆吃剩的小药片瓶子的口对准洞口,再拍拍洞旁的门框,蜜蜂就会飞进瓶里。采一朵菜花放进瓶里,盖上盖,看它们在瓶里飞。哥哥说,要在瓶盖上开个洞,不然蜜蜂会闷死。

    不过蜜蜂很少钻低洞,就是钻进去,拍拍木框,它也不一定马上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