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生命就是承受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在网络流行很久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力作。作品面世后就遭到禁毁,理由是描写了性。有人把它归入国外十大禁毁小说之列。小说以男女交往的过程为例,来论述人的性心理、性行为和与之相关的哲学命题。小说的背景是1968年前苏联军队入侵捷克时期,故事发生的地点是首都布拉格。

    小说有七个标题“轻与重”(标题一和五)、“灵与肉”(标题二和四)列了二次,其余的标题为“错误的词”(三)、“伟大的进军”(六)和“卡列宁的微笑”(七)。但实际上还是在谈男女的xìng交往和性意识。透过作品我认为作者是在谈活着的人们能承受什么。

    一、生命中有什么?

    有与无,是一对命题。中国的老子李聃在他的道德经里就反复谈及。他说:有即是无,无即是有。某奥运冠军如是说:站在领奖台上,当国旗升起国歌响起之时,自己为拥有这冠军的奖牌而快乐自豪。但当你走下领奖台的那一刻,冠军就成为了过去,辉煌与精彩不再。若干年前有一首歌这样唱到:不求天长地久,只求一朝拥有。可见,每个活着的人,天天都是在路上,在行进当中。当你明确了一个目标后,距离目标的远近和快乐成为比例。一旦走进目标,快乐达到高潮,快乐也就戛然而止了。古代以九为大,九九归一;易经若推衍到九时,就预示泰极否来。

    个体的生命在宇宙长河中,仅仅是一段短暂的停留,这是不争的事实。有命是相对的,无命是绝对的。由此可见,人应为生命过程的精彩而愉悦、而感动。生命本身就是一个过程,它是地球上的一个匆匆过客,只享有一段时光。既然生命不是永久,那么,在生命存在期的一切事务又如何能是永久呢,你获得的仅仅是一段时间内的满足。这样说来,真的就是有即是无。因为,终有一天要么你逝去她易主,要么她离开你另求。

    小说的男主人公托马斯,是布拉格的一位颇有声望的外科医生。他结婚后又离婚,把儿子交给了妻子抚养。40岁左右的他在一次去小镇执行公务时,结识了年轻的小镇旅馆的女招待特丽莎。多日后的某天,特丽莎大胆地走入了托马斯的生活。托马斯面对特丽莎其内心是矛盾的。作为健康的男人,他喜欢特丽莎年轻充满活力的肉体,却又不习惯身边有陌生女人,讨厌早上与外来人共同起床。他喜欢签订这样的“性友谊”合同,一是做ài不过夜,在自己家坚决不过夜。二是在情人家随时都可以走,理由是睡不着。

    那么,作者是怎样界定轻与重的呢?尼采有个“众劫回归”说。这个世界赖以立足的基本点是回归的不存在,若永劫回归,无数次地重复“就会像耶稣钉于十字架,被钉在永恒上。”那么,永恒回归是最沉重的负担,生活就会以辉煌的轻松与之抗衡。然而,沉重真的是悲惨吗,轻松真的是辉煌吗?人无负担就比大气还轻,会高高的飞起,离别大地,就离开真实的生活。中国石油战线上的铁人王进喜有句话说得明白些,他说:“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轻松意味着人是漫无目的的活着,无所事事的活着,他将变得似真非真,似有非有,似活非活;运动、自由,对他将毫无意义。按老子的话,他的生命有即是无。这样的轻松自由,是人无法承受的。

    作者说,在爱情的诗篇里,女人渴望被压在男人的身躯之下,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最为充实的象征。负担越沉重,生活也就越贴近大地,越趋近真切和实在。中国有句俗话说“人没有遭不起的罪,只有享不了的福”在罪与福的对比中,罪是沉重,福是轻松。如果依照生物学的原理来论说,则是生命在于运动,人体的器官用则进,不用则废。用是承受沉重,不用则是面对轻松。

    论及此,每个理智清醒之人都会说,我能承受生命之重,因为我喜欢真实地活着,喜欢珍馐美味、情感性爱、充实有为。然而,生命的存在与逝去都是辩证的,是不依人的意志而发生着。那么,轻与重又何尝不是呢。

    人的生命中都有些什么呢?就有衣食住行这四样。人要穿衣吃饭睡觉行走,为了追求一个“好”字,这四样内容让世界变得复杂了。人活着,简单地说是要有三种生活,一是物质生活,即上面所说四样,这是生存的最基本需求;二是性生活,这既是生命繁衍的行为,也是生命本身所具有的应满足的功能,至于保暖思淫欲的话,只不过是对正常的现实用贬义言词作的描述罢了;三是精神生活,是对娱乐内容的述求,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终有厌烦的时候,那便是对精神生活的向往。人的生命中就有这三种生活。从古至今由中到外,周而复始年复一年,形式有别实质雷同。

    二、什么是生命的承受

    承受就是面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