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同的盛世。
蚩尤未必所形的就不是王道,但因为他不够强大,最终只能成为黄帝成就霸业的牺牲品。
水神共工也是如此。他本是炎帝的后代,对农耕很重视,尤其对水利工作更是抓紧,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那个时候,人类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水的利用是至关重要的。共工氏是神农氏以后,又一个为发展农业生产做出过贡献的人。他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把水利的事办好,就考察了部落的土地情况,发现有的地方地势太高,田地浇水很费力;有的地方地势太低,容易被淹。由于这些原因,非常不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共工氏制订了一个计划,把土地的高处的土运去垫高低地,认为挖下洼地垫高可以扩大耕种面积,高地去平,利于水利灌溉,对发展农业生产大有好处。但因为他不够强大,所以最终只能成为失败者,被逐出中原,最终还被污为怒触不周山的罪人。
而颛顼则十分的跋扈,曾经规定妇女在路上和男子相遇,必须避让一旁;如果不这样做,就被拉到十字路口打一顿。但正因为他的强大,在于共工氏的争斗中,战胜共工,成就了一番霸业,最终位列五帝之一。
后市也大抵如此,像孔子虽然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但因为手上没有强大的实力,所以处处碰壁,政治抱负得不到实践,只能成为一个所谓的圣人,而无法成为真正的强者。
明朝的建文帝朱允文,仁明孝友,称帝后也是颇有建树。建文帝对当时的局势有着深刻的认识,因此继位伊始,就着手改革,改变了太祖朱元璋的一些弊政,史称“建文新政”。而且他有意结束其祖父尚武的政风,大力加强文官在国家政事中的作用。初登大宝之时,他自己确定新年号为“建文”,与乃祖父“洪武”刚好形成鲜明的对照,从中可见建文帝治国方略的改变。他还立即将六部尚书升为正一品,大开科举考试,并下诏要求荐举优通文学之士,授之官职。
与此同时,建文帝即位仅一个多月,即下诏全国行宽政、平反冤狱。洪武时期的一些冤假错案得到了纠正,一批无辜的官吏得以恢复自由,被发配远方的人也得以回到家乡。据记载,建文朝监狱里的罪犯比洪武朝减少了三分之二。建文帝的这些措施实际上是对太祖朱元璋严刑峻法的一种调整,也反映了建文帝与太祖执政风格的迥异。
然而,同样是因为没有强大的实力为后盾,在政治上颇有建树的朱允文,最终在于燕王朱棣的靖难之役中大败,最终落得个不了了之的下场!
因此强者未必就正确,但只有你强大了才能够有让人信服的实力!反过来说,强者必然会有他强大的原因!如果你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正确的,那为什么人们不信服你呢?人们为什么会去听信那些错误呢?如果人家不对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相信,并愿意追随呢!
所以说,对与错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的,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实力!
换句话说,实力强大的人的所行、所言,必然有他的道理,而人们追随他,未必是因为愚昧,更多的很可能是一种对强者的信任,和渴望强大的愿望!
就像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五次北征蒙古,追击蒙古残部,缓解其对明朝的威胁;疏通大运河;迁都并营建北京,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定都北京的汉人皇帝,奠定了北京此后500余年的首都地位;组织学者编撰长达3.7亿字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设立奴儿干都司,以招抚为主要手段管辖东北少数民族。更令他闻名世界的是郑和下西洋,前后七次,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沟通了中国同东南亚和印度河沿岸国家。明成祖可谓功绩累累的一代雄主。
这些丰功伟绩恐怕不是那所谓“仁明孝友”的建文帝朱允文所能比拟的!
正思索间,一声呼唤将我拉回到现实中来。
原来是雷震天见我眉头深锁,半晌不语,担心出什么事,所以出言询问。
想明白了个中缘由的我,一声长笑,道:“哈哈……,多谢雷大哥的指点,小弟受教了!不过你看可否这样,平时在有人的时候,你我以少主、属下相称,在没有外人的时候,你仍然是我的大哥,我仍然是你的小老弟。不是雷大哥意下如何啊?”
听到我这样说,雷震天十分的高兴,忙不迭的道:“好、好、好,当然好!就依少主的意思办!”
“哎,雷大哥,现在可没有外人在,怎么还叫我少主啊!”
雷震天马上反应过来,道:“哦,对、对、对,是我错了,无为老弟——!”
哈哈……哈哈……
我和雷震天大小不等的四只巨爪握到了一起,相拥大笑!
力量、强大!这两个字眼,在我的心中从没像现在这样渴望过!(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