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八章 战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发贪污大案。以齐州九门提督为首的官吏私吞了江南富庶之地运送往西北前线的大批粮草、财资,涉案人数众多,史称“鸾仓案”。

    太子临危不乱,钦点贤禹王与冯清明两人为钦差,前往江南巡查。两月之后,钦差回京复命,将一众贪官尽数押送进京,在早朝之上向太子奉上厚厚一摞宗卷。太子首先下旨,派遣京城先锋军,将被私吞延误的粮草紧急押送上北疆,万事以前线为重。随后,他再次颁旨,将涉嫌贪赃的一百二十名大小官吏,全部抄家问斩。

    这其中,巨贪的、按律当处死的不过寥寥几人,剩下的,罪不至死。尤其大部分的官员,他们不过是跟着上司捞了点油水,所得甚少。而太子铁腕处置,将所有人一刀切,也不管谁该死谁不该死。

    在江南贪官被连根拔起的同时,太子处死大批官员引来朝臣反驳。许多臣子上书道:“国家内忧外患,太子又掀起血腥风雨,恐会造成更深重的内乱。”左丞相则劝诫他,问他当年提出的“仁义最重”,是否出尔反尔。

    太子坚持己见,回答道:“宽恕并非是仁义,杀戮也并非是不仁。”

    随后,太子颁下第三道旨意。从罪臣的府邸中抄出的巨额财物,平分三份,一份用于囤粮铸兵,应援北疆。两份充盈国库,全国减免半年赋税,蜀州、甘肃、通州等地减免一年。

    因着连年征战,赋税的高攀越发令百姓难以承受,民间虽不至于爆发起义,怨声载道却是真的。而如今前线战况恶化,赋税也不知会高到什么地步,长此以往,最后真的逼得百姓造反并不是不可能,那时候就真的完了。太子旨意一下,举国欢腾,秦国子民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对皇族的怨恨果然少了许多。

    百姓们齐声称颂太子治国有方。

    前线的消息,接连不断地传进宫中。

    拓跋弘御驾亲征后,将士们的士气果然大增,挽回了先前颓势。乾武十九年三月,燕州收复。

    这一年的端午节,宫中难得地办了大宴。自从与蒙古决裂后,秦军在战场上一败涂地,太后病逝雪上加霜,宫中两年不敢举办喜宴。如今皇帝亲征收复了些城池,上官皇后和淑妃两个商议着,终于做主办了一回端午节,添点喜气。

    然而就在夜宴当晚,吴王拓跋珷无视宫中禁令,漏夜离宫。

    皇后当天晚上就急疯了,派出暗卫满京城地寻找吴王,生怕他是被敌国的刺客给掳走甚至暗杀了。届时皇帝回来,她交代不了这个事,后位也别想再坐下去了。皇后找了两天渺无音讯,太子和淑妃都给吓着了,结果第三天的时候京城守军中传来消息,道吴王从木兰围场的兵营中领了三万精兵,骑马往北征战去了。

    宫中人都傻眼了。皇帝离宫,端旭王几位皇族随驾出征了,留在宫廷里的除了太子,就全是女眷。上官璃又急又气,吴王就是个十岁的小屁孩,他能懂什么?还领兵北上助战?他一个皇子,身份亮瞎人眼,莫说在半路上被刺客截杀的几率非常高,到了西北他是助战还是添乱呢?

    皇后立即命人带了她的凤令、凤印快马加鞭地去追吴王。当然她追不上了,吴王虽然年幼却很能吃苦,两天两夜不眠不休,领着手下将领们翻山越岭,早走出了千里地。

    监国的太子对此事也没有办法,最后他和皇后两人一同写了折子,奏禀给北疆的皇帝,嘱咐了人去接应吴王,若是接到了就快送信回来报平安。

    在面子上,皇后是吴王的嫡母,太子是吴王亲弟弟,但他们都是各怀心思的。事情到了这个地步,皇后不再理会了,淑妃与太子则心中恼恨。

    吴王为什么要领兵北上?难道他不明白战场的残酷吗?难道他不知道自己年纪尚小、武学不精,在乱军中并没有足够的能力自保吗?难道他不怕死吗?

    皇族都是最贪生怕死的,吴王冒这么大的险,当然是为了获取战功以备将来夺嫡。

    眼睁睁看着自己六弟稳坐东宫位,将来理所当然地接手大秦江山,他不甘心。

    但如今东宫地位稳固,太子与他年纪相仿,才华胜于他,他除了兵行险招没有别的办法。他需要用赌命的法子,让父皇看到他的出色,给他希望与机会。

    备注:【1】春秋战国之际,和氏璧几经流落,最后归秦,由秦始皇制成玉玺。秦灭后,此玉玺归于汉刘邦,成为汉朝国玺。公元九年,王莽篡位登基后,向自己的姑母,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索要国玺。王政君痛哭大骂王莽,将国玺砸在地上,国玺从此缺角,用金子弥补。

    这个史料后来遭到反驳,有学者提出和氏璧和汉朝玉玺并不是一个东西。(未完待续)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