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户部、兵部的两位老伙计。其实都明白。杨帆来金陵,不过是权宜之计。至于圣上什么时候念起他来了,依旧会召他回去。然而,他们这些老骨头,已经没有这个可能了。韩千秋送董其昌上轿。上轿前,韩千秋谢道:“这次多谢董老解围了。”
“我不来,你们也出不了这乱子,不过就是面子上难看些罢了。”他罢了罢手,道:“该是回松江府了。”
“董老,保重。”韩千秋拱手道别。秋风中,犹如一根老柳,微风起,衣袂飘飘。他望了很久,才呢喃道:“玄宰才是最大的赢家啊。董家傍上这棵大树,却又不吊死在这些树上,高,实在是高!”
“大人,这税真不收了?”县令有些汗颜地问道。
“收,干嘛不收?不收哪里来的银子上缴国库?那帮老狐狸也明白,网松时就往外拱拱,若是网紧了,一个个也怂得要命。现在还不是什么危难时候,用不着收紧。”韩千秋双手负背,面色冷峻如初冬刀子般的冷风,“今年冬天,来得太早了……”
……
……
杨帆的生意,也开始红火起来。
刻雕玻璃瓶、嵌玉银镜、桂香手皂,很多慕名而来的顾客,对于这些新奇玩意儿十分满意。第一批精品一出,三日就被抢个精光。尤其是那银镜,杨帆用平板的透明玻璃,附上银面之后做出来的效果,和前世的没两样。当然,这么卖显然没有完全体现出它的科技价值。杨帆命玉匠将一些中层次的玉料,把镜子嵌在里边。
顿时间,一面成本只有一两银子的玉镜,价格往上涨了几百倍。
当然,二楼推出的衣裳,没有想象中那么火爆。当初之所以卖的火爆,主要还是靠着皇后娘娘那个噱头,以及一大波诰命夫人、贵族引领时尚潮流,才卖得红红火火。而在这,却被视作奇装异服,几天都卖出了没几件。
男人游夫子庙,女人逛金喜楼,一时间,成了金陵城里公子小姐们的日常活动。这金喜楼,便是杨帆买下陈三省的铺子以来,装修得金碧辉煌,故而称之为金喜楼的。陈三省如今的生意呢,也好转起来。某些陪着女子过来看新鲜玩意儿的公子哥,也会上楼来买走点东西。当然,他那些纸笔,最大的销量,还是卖给了不器书院。
不过行三痴最近没了踪影,杨帆后来才找到,和李郁欢两人一见面就惺惺相惜。每日都在书楼三层的书室讨论问题,阅读品鉴。李郁欢还是每日将那心得体会交给杨帆。杨帆看了之后,都会给予一些自己的看法,然后让李郁欢自己去取舍。
坐在土山丘上,已是初冬。一群学生坐在杨帆身边,听他讲着故事。
“当初那一次攻守城旗,我叫你们回去感悟,如何了?有谁能说说为何赢为何输?”
“我们太厉害了。”
“他们都是软蛋。”
“你才是软蛋,没看到卢小哥坚持到最后,你们的木剑都没打到他的头吗?”一个当初站在守城这边的学生不服道。(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