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觉得惊讶。
谢则安大大方方地说:“因为我平时看得多、听得多,幸运之神才会特别眷顾我。”
端王派人取来笔墨,也不跟谢则安客气,说道:“那三郎你就给我写几首吧。”
谢则安说:“我记得的不多,您稍等。”
谢则安拿起笔写谱,端王在一边看。端王是好琴之人,知道的曲子本不少,虽然不曾试弹,却也能看出它的好坏。等谢则安写完一首,他已经坐不住了:“这首曲子叫什么?”
谢则安一笑,在最上方写下四个字:平沙落雁。
端王接过曲谱仔细品味,见谢则安停顿下来,他眼一横,说道:“继续写,我自己看就好。”
谢则安点头,再次落笔。
端王翻来覆去地看了几遍,将曲谱熟记于心,抚着琴弦试弹起来。他琴艺了得,起初还有点生涩,几个音过去后就变得顺畅起来,流水般的琴音在亭中流淌,雁群的分分聚聚仿佛一一来到眼前。
谢则安不由停笔。
一曲毕,端王说:“拿到新曲,本不该立刻在三郎你面前弹,可惜我忍不住啊。”
谢则安说:“皇叔弹得好极了,连我这样的大俗人都听得出了神。”
端王说:“第二首呢?写好了吗?”
谢则安说:“皇叔您稍等,还差两段。”他在纸上刷刷刷地写,很快把另一首也写完整了。
端王看着谢则安提上曲名:十面埋伏。
端王接到手中看了又看,望向谢则安的眼神都变了:“还有吗?”
谢则安说:“我实在不记得了,这两首还是抄过三遍才记下的。”
端王说:“那算了,回头我再找宁儿要。”他看着谢则安,“所以我说你是在谦虚,换了别人哪拿得出这样的好曲子?”
谢则安说:“皇叔你就不要埋汰我了,这都是我从别处听来的。”
端王说:“我把这首也给你弹一遍。”
谢则安说:“洗耳恭听。”
两人一弹一听,不觉过了响午。端王邀谢则安留下用饭,谢则安却推说晏宁公主还在县衙那边等着,没有答应。
谢则安走后,端王那个宽眉毛的幕僚过来了。见端王仔细收着那两份曲谱,他说道:“这家伙实在可恨。”
端王淡笑说:“此话怎讲?”
宽眉毛的人说:“这两首曲子都是前面激昂,收尾凄凉,他肯定是故意的。”
端王说:“都是好曲,无妨。”他神色带冷,“他肯定什么都查不出来,所以只敢借着曲子才敢表露他那点想法,有什么好担心的。”
宽眉毛的人没再说话。
另一边,谢则安继续为入京考核的事忙碌。由他代知州回京本来名不正言不顺,但凉州这边地偏人少,反倒不讲究那么多,只要把他事情办好就可以了。经过五天的准备,谢则安与严师爷一行人动身回京。
比之来时,他们这次少了行李和女眷,步程快了不少。不到半个月,谢则安等人就抵达京城。
只是一个地方小官回京,底下的人也没特意去告诉赵崇昭。谢则安乐得清闲,先回家一趟找自家小妹和小弟玩儿。
赵崇昭那边听说凉州的人到了,却没想到是谢则安。等他忙完之后琢磨着见见凉州知州,也许能探听到谢则安的消息,于是差人去把人召进宫。
等去找人的内侍回来,赵崇昭发现对方面色有点古怪。
赵崇昭问:“没见着人?”
内侍说:“对,他们师爷说他回府去了。”
赵崇昭说:“回府?凉州知州不是京城人吧?”
内侍说:“不,不是,他们师爷说凉州知州病了,所以回来的是小谢官人……”
赵崇昭像个毛头小孩一样跳了起来:“你说什么?”
内侍显然任何谢则安,见赵崇昭也面带喜色,顿时也壮起胆子说:“是小谢官人回来啦!”
赵崇昭有点不敢置信,站起来绕着御书房走了两圈,最终还是抵不过心底的渴望,对旁边的张大德说:“走,小德子我们出宫去!”
赵崇昭出不了远门,出宫却是无妨的,何况谢府本来就在内城,出去一趟不费多少时间。他带着张大德步步生风地出了宫门,感觉连地上的冰雪都可爱了不少。本来他该生气谢则安不立刻进宫见他,但想到马上就能见到谢则安了,他没再计较这点小事,大步往谢府那边走。
到了谢府大门,赵崇昭没让人去通报,直接进了府内,叫人把自己往谢则安那儿领。还没跨进院门,赵崇昭已经听到院内的欢声笑语,踱步到拱门前一看,谢则安正让谢家小弟跨坐在他脖子上玩儿,谢小妹在一边开开心心地笑着。
赵崇昭的心情也轻快起来,他喊道:“三郎。”
谢则安转过头,只见赵崇昭直挺挺地站在那儿,身上穿着厚披风,一路上沾了不少雪,赵崇昭却浑然不觉,可见他走得有多急。
谢则安把谢家小弟抱下地,起身朝赵崇昭微微一笑:“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