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64章镇守大宁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天山以北,巴尔喀什湖以南的准噶尔盆地,是一个游牧区域,盆地西部的伊犁河流域,原来居住着塞种人,西汉文帝时,原来游牧于敦煌、祁连间的月氏人,被匈奴逼迫,西迁至此,挤走了塞种人,其后原居住于河西一带的乌孙。

    为了摆脱匈奴的羁绊,也向西迁徙到此,把月氏人赶走,占领了这块土地,大部分月氏人被迫再往西迁到妫水(今阿姆河)以北地区,称大月氏,少部分留下来,称小月氏,乌孙有六十三万人(包括留居此地的塞种人和月氏人),他们与匈奴同俗,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准噶尔盆地以南的天山缺口,由姑师控制,姑师后来分为车师前国、车师后国,车师前国一带土地肥沃,农业相当发达。

    从玉门关到西域,有两条主要通道:一条经塔里木盆地东端的楼兰(鄯善),折向西南,沿昆仑山北麓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可至中亚的大月氏、大夏、安息等国,另一条经车师前国,沿天山南麓西行至勒,为北道,北道西逾葱岭,可至中亚的大宛、康居、奄焉等国。西汉文帝初,匈奴的势力扩展到西域地区,在这里设置了“僮仆都尉”一职,对西域诸国进行监视,向它们征收繁重的赋税,并把西域作为进攻西汉王朝西北部的战略基地,对西汉构成极大的威胁。

    汉武帝对匈奴进行战争时,为了截断匈奴右臂,曾于建元三年(公元前一百三十八年),派汉中人张骞赴西域联络大月氏,欲利用大月氏与匈奴的矛盾,与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张骞虽因大月氏不愿东返而未能完成此行的任务,但他在西行途中,传播了西汉的国威,获得了大量前所未有的西域资料,使西汉政府增加了对西域的了解,沟通了西汉与西域各族之间的联系。

    漠北战役之后,匈奴单于退往漠北,河西走廊也为西汉所控制,通往西域的道路已经打开,但是匈奴在西域仍保存着相当的势力,严重威胁着汉与西域的交通。

    元狩四年(公元前一百一十九年),汉武帝派张骞再度出使西域,欲招引乌孙回河西故地,与西汉共同对付匈奴,仍未达到目的。

    但张骞派出的各位副使,访问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大夏等国,这些国家与乌孙都派出使者入汉答谢,使西汉与西域诸国的联系更加密切。从此,西汉同西域的交通频繁起来。

    西汉王朝每年派到西域去的使臣,多则十几批,少则五、六批,每批数百人到百余人不等,这些使臣既担负着政治使命。

    同时也携带着许多西汉物产,与西域诸国进行经济交流,西汉以丝织品为代表的商品源源不断输往西域,西域诸国也经常遣使入汉,匈奴统治者极不情愿看到西汉政府和西域各国之间联系的加强,他们或派出军队,或利用他们所控制的一些西域国家,劫掠汉使,遮断道路,竭力破坏汉与西域的联系。

    为了确保西域通道,西汉政府在西域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西域都护府的历史意义:一、使西域诸国摆脱了匈奴的残酷统治,转向生产技术先进,经济比较发达的汉王朝,从而加强了与内地经济、政治与文化的联系,这种联系无疑是有利于当地社会发展的。

    对于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有着深远的影响。二、西域都护府的建立,使“汉之号令班西域矣”标志着西域诸地自此成为我们统一多民族伟大国家的组成部分,它是先秦时期以后中原地区同西域地区长期经济文化关系发展的历史必然,自此天山南北各地进入中央王朝有序的管理之下,汉朝政府直接任免西域都护、以及专理西域屯田事务的戊己校尉等高级官员,册封当地首领,颁发印绶,让其管理地方日常事务,一九五三年,新和县一处古城遗址出土的一枚“汉归义羌长”的铜印就是当时汉朝授给羌人首领的官印,西域都护府组织和统领西域各地对匈奴侵袭的抗击,还在天山南北实行屯田,以减轻当地各民族的经济负担,解决驻军和来往使者商旅的食宿问题,莎车、车师和焉耆等地都是当时汉朝在西域的屯田中心,又修筑城堡,建立烽燧,进一步拓展丝绸之路,西域都护府这些政治、经济、军事措施密切了西域同中原地区的关系,增强了边疆各族人民对中央政府的向心力,西域各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进一步加快。

    三、西域都护府这一管理形式以及相关政策,也因为有效地保证了西域各地民族关系的良性发展。

    而成为后代中央王朝统治者仿效的范例,如十六国后凉吕光在统一西域后,曾仿效汉代,设置西域大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