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 青城子临京初遇寒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大唐赋之群英志》

    (上部)

    《大唐赋之群英志》

    (上部)

    诗云:碧海掣鲸虚怀志,苍山喋血未有功。

    安得四方升平日,一蓑烟雨笑群英。

    第一章青城子临京初遇寒

    初春,天色朦胧,从终南山吹来的冷风夹杂着些湿气,仍寒气逼人。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当它穿破了云层洒下清晨的第一缕霞光时,巍巍长安城好似一位被唤醒了的巨人,大口呼吸着舒展开筋骨,又恢复了它那往日无与伦比的朝气与活力。

    城郊东南十里开外,有一座不大起眼的道观——静云观;当霞光均匀地铺洒在屋顶时,观内的每一处角落都散发出丝丝暖意。

    道观后院的草坪上,一位身材高大的年轻男子正在专心习剑。他蹼头青巾、面容清瘦,双眸黑亮有神,舞起剑来如行云流水,步步暗藏着杀机。他就是绰号青城子的江南名士——李云翰。

    李云翰练了一通五行剑。待身子微微有些出汗了,于是停了下来,顺手取过一边的牛皮水囊,连饮了几口酒。可是囊里所存酒水不多,顷刻便已喝尽,这多少令他有些失落。

    李云翰轻叹了下,迎着朝阳眯上了双眼,任由那上天投下的万道霞光无私、温柔的抚摸,脑海里一霎时变得空空如也。

    李云翰回到了寝室,从行囊里取出一只褐色桃木护身符,凝视了一阵怅然若思,自语道:我该走了。

    他收拾好桃符,背上行囊,大步出了寝室。

    李云翰走到了静云观大门前,不料被两个值守的小道姑拦住了,说是奉了净尘法师之命,不让他出门。

    见李云翰仍执意要走,那俩道姑倏的抽出了利剑,堵住了门口,欲逼他退回观内。

    “休得无礼!”随着一声喝叫,净尘法师到了近前。她约莫四十岁左右,长相清癯面色淡定,对着李云翰欠身道:“先生初到为何急着要走?”

    “一人独居观内,着实有些孤寂无聊;况且我已等了两日,也不见持盈法师。”李云翰道。

    “先生见谅。”净尘轻叹一声,“不巧持盈法师外出云游去了,恐怕还得再多等些时日。”

    “五日、十日,还是一月、两月……”

    “这就不好说了。”净尘一脸平静之色,道,“行走江湖,身不由己。何况先生与大法师之约,已是三年前之事;此次突然登门造访,实在太过仓促。不过,先生放心,我已派人传信了,她若得知必来见你。”

    李云翰有些不耐烦,“这,我可是等不及了。”

    净尘听了莞尔一笑,道:“此观虽小,可是饭菜、茶水、暖具样样皆备,可保先生寝食无忧;还有,西厢房尚有琴筝、笙箫等乐器,先生若是觉得孤寂、无聊尽可取之享用,以打发时光。”

    “真不能出去?”

    “是的。先生如有什么急事,只管吩咐下人照办便是。”净尘语气坚定,说毕向小道姑使了个眼色。那小道姑立时明白了过来,笑着请李云翰回屋。

    “唉,龙困浅水罗。”李云翰见状只好答应了,“那就再等等吧。”

    李云翰回到了寝室,闭目斜躺了一阵,思绪仍难以平静;他起身到了窗前,轻轻推开窗户,院内除了几声鸟啼外再无别的动静。

    李云翰背上行李悄悄溜出了屋子,疾步到了后院墙下,见四下无人一纵身出了静云观。

    沿着西去的官道走了三四里地,下了一道高坡,一座巍峨庄严的城池赫然呈现在他的眼前。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仰天长叹道:“长安,我来了……”

    清晨,初阳映照在长安街头,一间间商铺鳞次栉比,行人衣着光鲜车马往来穿梭,一切都像往常那样有条不紊、井然有序的运行着,洋溢在一片祥和安逸之中。

    侍御史达复年近三十,他面容削瘦,因多年戍边饱受风霜的吹打,脸色暗黄多皱。他身披一件黑色斗篷,剑眉下一对细目透射出锐利的寒光,骑着马快速行进;街市的繁华、早春的美景从他眼前一一划过。

    突然从西北方向传来了一阵喧闹声,瞬间打乱了都市里的平静。街上行人不由得驻足张望,纷纷投去惊疑的目光。

    达复抬头一望,原来是一队官兵押解着三个囚犯欲往西市行刑,为首几个开道的差役骑在马背上高声吆喝、横冲直撞。

    队伍后面,大理寺少卿季温神色傲慢地骑坐于马上,他髭须稀疏,仰迈着灰白的脸,不时望着缓缓行进的车队。

    捕头仝立紫黑阔脸,圆睁着双目对着木笼囚车里的人犯挥舞着马鞭,一面骂道:“娘的,死到临头了还敢乱说,看老子不抽烂你的嘴!”

    那犯人蓬头垢面,使劲扬起了头隔着木栏啐了他一口,“一帮小人,老天饶不了你!”

    仝立发怒随手又是一顿鞭打,那人犯脸上渗出了血水,和头发粘在了一起。

    达复认识那犯人,名叫韦直。此人乃韦妃之兄,因遭奸人陷害,被诬以谋逆之罪下狱。达复强压住内心的怒火,不忍再看下去,掉转马头拐入了一条僻背巷子。因为此刻他有一件十分紧要的事,去少阳宫谒见太子李恒。李恒是炫帝第三子,原封为忠王。五年前,因沈丽妃颇受炫帝宠爱,欲立其子福王为储,于是暗结林弗等朝臣设计陷害前太子,告其谋逆;炫帝怒而杀之。孰料事后炫帝稍有悔省,并未听从沈丽妃所言,而是立李恒为太子。沈丽妃见其谋划落空,一年后为此郁郁而终。

    疾行了约莫半个时辰,达复赶到了少阳宫。少阳宫位于大明宫东南角,占地不大,约在十余亩开外。

    达复在太子府参军岑燊的陪同下,两人神色匆匆穿行在走廊台柱间。到了前院,只见萧良媛面带忧郁,在陪着太子的幼子李苋玩耍。萧良媛年近四旬,长得面白肤净,细眉下一对黑眸稍带些幽怨。

    达复上前拱手行礼,问候:“姨娘安好。”

    “嗯,还好;”萧良媛微微一笑,稍有些苦涩,“想见太子殿下?”

    达复点头道:“是的。”

    萧良媛轻叹了一声,道:“去吧,他正在斋室呢。”

    达复诺了声,随即和岑燊走开了。

    两人进了西厢房,一位身材微胖的中年男子正俯身在亡妃吴氏、韦氏的灵位前焚香,一面低声祷告着,行动稍显迟缓。他就是太子李恒,脸色虽是圆润,可是眼神稍有些呆滞,额头布满了细密的皱纹。长子李聿和内侍总管付果神情漠然站立在一边。

    达复对着太子轻唤道:“殿下,安好。”

    太子回过了头,愣怔了片刻,急切道:“你可见着他了?”

    “嗯,由第五祺安排,昨日已见过了。”达复顿了下,“殿下放心,韦兄虽受大刑,但他一口咬定此案与殿下无关。”

    太子神色黯然,长吁了一口气,道:“今日他要走了,可惜本宫不能为他送行了。”

    “殿下节哀。虽说此次又折一臂膀,可是殿下能逃过此劫,保住东宫之位,已是万幸了。”达复道。

    “唉,自立太子以来,本宫可真是命苦哪。吴妃病故多年,今韦妃又因其兄谋逆一案受惊吓而去。”太子说着落下了泪水,“本宫每日惶恐不安如履薄冰,如此苟活下去还有什么意思!”

    达复按了下剑,道:“殿下,铁衣社的兄弟们早就按捺不住了,只待您一声令下,定会与他们拼个鱼死网破!”

    “不可。”太子急忙挥手止住了,“林弗在朝中经营多年、权势熏天,就连父皇也对他言听计从;还有他手下那四大爪牙,工部尚书汪拱、户部尚书陈业硕、大理寺少卿季温、御史中丞杨嗣郎,个个凶似虎狼一般,如何拼得!”

    达复见太子脸带怒色,赶忙低下头来,心有不甘的“嗯”了声。

    岑燊在一边看出了达复的心思,笑着拍了下他,“目下敌强我弱,若是贸然出击,岂不正中了贼人的圈套!”

    岑燊年约二十六七,剑眉俊目、气宇不凡,早年曾随达复一同戍边朔方数载,后经其荐举做了太子府参军。

    “唉,本宫势单力薄,也只有咽下这口气了。”

    屋内一时寂然。

    太子忽然想起了什么,道:“对了,石大人可回京了?”原来太子所说的这位石大人姓石名峥,乃当朝左相,性情秉直豪爽,因其嗜酒好饮,与秘书监贺文、惠王等人并称为京城酒中八仙。

    “没有。”达复眼角划过一丝焦虑,“石相此去冀州赈灾,说是一个月,可如今两个月早过了,也没一点消息。”

    “石相为人耿直,在父皇面前屡次为我开脱,早已成了林贼一伙的眼中钉,怕是他也自身难保呀。”太子的语气颇为哀婉。

    达复忙道:“殿下放心,待石大人一回京,在下就去见他,提醒他多加防范。”

    太子点了下头。

    “殿下,还有一事,”达复皱紧了眉,“上月陛下诏荆王进京,在下思来想去总觉有些不安哪。”

    “这是为何?”太子问。

    “此番诏荆王进京乃林弗所谏,在下怀疑他心存不轨哪。”见太子一脸困惑,达复又道,“若是他立荆王为储,可如何是好?”

    太子听了无言以对,将目光移到了内侍总管付果身上。

    付果年约二十出头,脸色白嫩犹如孩童;他早年净身入宫,在大太监高竣手下做事。虽相貌丑陋但机灵聪慧,颇受高竣的赏识,三年前将其安排在了少阳宫当差。几年下来,付果凭借着忠心与善揣人意,很快成了太子的心腹。

    付果眨了眨蝌蚪般的眼睛,道:“诸皇子中,福王失宠已久,而荆王又颇受陛下青睐,若是林贼蛊惑陛下、煽动群臣拥立荆王,那可就糟了。”

    “嗯,小果子所言有理。”太子唉叹了声,道,“这些年来林贼每每兴风作浪,必欲置本宫于死地;林贼不除,本宫是一日难安哪。”

    众人听了一时黯然无语。

    达复干咳了声,问太子:“殿下,您还记得那个青城子——李云翰么?”

    “达卿举荐的当然记得了。”太子点了下头,渐舒容颜,“青城子乃江南名士,本王虽久居宫内,可也曾闻他的大名。”

    “殿下,在下曾与他义结金兰,此人不仅熟读诸子百家,精通纵横之术,兼有侠义之风,民间多有传言说他是太白金星下凡,得之可安天下。殿下若得此人,何愁不能剪灭奸党!”达复道。

    “本宫当然想重用他了。”太子睁大了眼,问达复,“莫非他已答应了?”

    “没有。青城子虽有才学,可是生性高傲、淡薄名利,在下两番派人去请,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太子“嗯”了声,道:“但凡江湖上高人雅士,难免会有一些架子、傲气;他不愿出山,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