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略的吴王,而是询问以文才见长的魏王。这意味着什么?
众人心里都下意识泛起些许念头,好像明白了什么。
那边李承乾嘴角微动。心情大概很复杂,吴王李恪本人仍旧是一脸沉着。好像什么都不曾发生,好像什么都与自己无关。
魏王李泰心中则泛起格外的激动,他是极聪慧之人,旁人能想到的,他自然能想到。
如此军国大事,父皇问了太子,绕过了吴王李恪,来问自己,意味已然再明显不过。
一瞬间,李泰心里已经乐开了花。
但朝堂之上,必须要庄重,要稳住,李泰平稳心神,沉声道:“陛下,儿臣以为应当讨伐高昌,却也得考虑路途遥远艰险之事。”
李世民问道:“那你说该如何应对?”
李泰道:“回父皇,儿臣才疏学浅,暂无妥善对策。儿臣以为当询问兵部,曾经征西的将领,以及近期对高昌人有过接触之人。”
还是废话,但李泰的很巧妙地将皮球踢给了别人。
西征过的将领不少,比如之前征讨吐谷浑,只是当时出兵的将领中,李道宗不在长安,但侯君集在长安……
“君集,征讨高昌之事,你以为可行否?”李世民的问题不知不觉间改变了方向,不是问征讨与否,而是问如何征讨,其中意味似有变化。
吏部尚书侯君集不得不回到老本行,出班道:“回陛下,如若确定征讨高昌,纵有艰难险阻,也能成行,只是需要准备万全,付出极大毅力,可以到达。只是能调动多少兵马,最终结果如何,臣无法预料。”
“嗯!”李世民点点头,旋又问道:“鸿胪寺,近期朝中可有谁人与高昌人有过接触?”
“回陛下,近来鸿胪寺与高昌并无接触……”鸿胪寺卿唯唯诺诺,想了半天才道:“哦,陛下,前不久晋王府谢长史曾出使薛延陀,高昌使臣那时候也在薛延陀,谢长史兴许有所了解。”
“谢逸!”御座上的李世民立即向下喊了一声。
“啊,臣在!”正迷迷糊糊的谢逸猛然惊醒,仓皇出班,躬身道:“陛下有何吩咐?”
“你觉得,高昌之乱,该当如何应对?”
“出兵讨伐!”谢逸想都没想便给出了回答,史书上明明白白写着的。
“为何?”
谢逸道:“臣在薛延陀时,曾见过高昌使臣与西突厥狼狈为奸,此番高昌之乱,想必背后也有西突厥作怪,若不出兵讨伐,则西域尽失矣!”
“那你以为,该当如何行事?”李世民继续询问。
“由……”侯君集三个字险些出口,谢逸猛然一惊,连忙沉吟道:“陛下,臣以为此事需要全盘考虑,首先稳住薛延陀,防止北边生事,然后由弘化公主联络吐谷浑,联合出兵讨伐高昌。
当然了,高昌遥远,路途艰难,所以必须要做完全准备,需要时间很长。在此之前,或可派人前往高昌申斥鞠文泰,若能成功则避免劳师远征,若无效用,也可迷惑高昌上下,为出兵争取时间,也好做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