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郑羽在王宫内议事堂内,接见与跟随刘虞前来的各位大人,互相寒暄一阵,热热闹闹,阿谀奉承之语不绝于耳,郑羽听多了却也没听腻。这些宾客们真是能说会道,将官场上的一套发挥到极致,将郑羽说得天上少有,地上只有一个,说他创造了历史,丰功伟绩永垂不朽,云云。
虽说被拍得过分些,郑羽明面上也是连连摇手,口说这些都是大家功劳,就差点说“一切归功于人民”了。他装出一副谦逊和道貌岸然模样,但内心里还是十分喜悦的。毕竟,这世上没几个人喜欢听坏话。
其实,要想让这些人说好话并不容易,可是要付出巨大努力的。
接着,众人散去,留下刘虞、蔡邕、田畴、苏婉、宋姬、李姬、蔡琰和刘倩等人共同议事,话题还是此前商量过的三大问题。
“伯安认为,开国大典应该等子义和子龙回来。”刘虞边喝茶边说,接着转过头问蔡邕,“伯喈大人,以为如何?”对郑羽能开国立业,刘虞也是欣喜不已。
反正都是一家人,说话自然随便很多,且此番郑羽功劳确实够大,打下的基业足以傲世。刘虞大人满面喜容,他心中庆幸此前能果断将亲妹子嫁给郑羽,如此一来,就是至亲了。也为刘倩能嫁得如此夫婿深感荣幸,唯一缺憾是这个妹婿的妻子确实多了些。
刘虞望向郑羽的目光中,都是爱护和喜悦。
苏婉和宋姬、蔡琰、刘倩等女围坐一堆,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似乎还没从此前这些宾客们对郑羽高度赞扬的喜悦中解脱出来,听刘虞大人说正事了,连忙停下议论,开始注意听讲。
蔡邕正与田畴小声说话,见刘虞大人问,连忙笑着点头说:“是啊,他们是功臣,定是要参加开国大典了。乌桓立国这是头等大事,子龙和子义是啸云结拜兄弟,又是最得力的两个部将,一定要参加的。关键是这个国家是贤婿一手创建,今后大汉北部边界再无战事了,真是千秋功业,值得大书特书。”
他也在不遗余力的歌颂着郑羽。
刘虞将茶杯放在茶几上,抿了抿嘴唇上残留茶香,点头赞同,接着将脑袋转向郑羽,好奇问:“伯安真想知道,他们到底打到哪了?咱们大汉的国土又扩大了多少?真是好期待啊。”
刘虞说这话时满脸喜容,难以抑制。对他来说,郑羽、太史慈和赵云都是他的得力部下,打下如此江山,其功劳之大,就是从大汉立国开始至今,都无人有能力创下如此丰功伟业。基本可说是前无古人,这后来者估计也是少之又少。
说完,他拿出一张地图认真看了起来,手中比比划划,似乎是想要找出边界模样。郑羽坐在他身边,见是一张军事地图,但疆域和周边国家也只是画了个大概,扶余和挹娄以北就没东西了。
刘虞看了一阵后,问郑羽:“啸云,你说从扶余和挹娄往北,他们还打下数千里江山?”边说边用手在地图上比划着,一直延伸到地图之外,“也不知这些地方到底是什么国家了。”
此前,刘虞和蔡邕两人说话,一个位高权重,一个是德高望重,两人说话时大家不敢插话,只是带着耳朵听。郑羽见刘虞问,才抬起头回答说:“由此往北还有数千里地呢,只是天气寒冷,没多少人居住。子义和子龙送回的战报称,他们打到无人之处了。”
蔡邕大喜说:“可能又夺回数个幽州大小的国土吧。”
刘虞连忙挥手说:“可能是数十个呢,他们真是大汉的大功臣了。”这个年代最重军功,且开疆拓土之战功是最受朝廷重视的,封赏也最为丰厚。“等子义和子龙回来后,要将他们的战功上报朝廷,请求封赏,怎么都得封个将军了。”
说这话时,刘虞抚着短须,脸上带着开心笑容,神情得意至极。
刘倩插话说:“功劳最大的是我家相公,此功劳天下少有,历史少有了!”说这话时,她是满脸崇拜又是满眼相思,转头问苏婉,“婉儿姐,对不?”
苏婉还没开口说话,刘虞就接过话,呵呵笑着说:“倩儿倒是内举不避亲了,这事不用你说,朝廷已有定论,啸云的功劳天大地大,当然,这主要还是指之前辽东战役打下的功劳。假如加上此番占领扶余、挹娄和沃沮三国,以及子义和子龙北渡黑龙江,又开疆拓土数千里,其功劳历史上都找不到了,啸云对大汉之功劳,必能传千秋万代,伯安此绝非虚言。”
蔡邕插话,认真说:“正是,正是,古往今来难有人能超过我家贤婿了。”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