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郎荀攸深夜从大将军府出来并未急于回到自己的住所,而是立即赶往了城中另外一处权贵豪门的府地——袁公府。
说起这袁公府还得追溯到章帝时期(建初元年公园76年),此府之主正是那当朝司徒袁安,后袁氏一族历经数朝,以至四代皆有族人出任三公一职,时人称之“四世三公”。依照东汉官制,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总理众物,乃百官中权利最大,地位最高者。故而袁氏一门在东汉自章帝刘炟初始,历经九朝至今时的灵帝其间,皆为当世炙手可热的显赫家族,而如今这袁府之主便又落在了时任当朝司空的袁逢身上。
说起来荀攸与这贵为司空的袁逢倒也没有什么深交,星夜来寻却是为探其族叔荀彧而来。
荀彧少有才名,南阳名士何颙见其曾惊为天人,惊称其为:“王佐才也”,而后来的历史亦证明了此言非虚。
此时的荀彧很受袁逢的赏识,更是将其奉为上宾,两人经常倾心谈论,对于大汉今后的格局均抱有相同的看法。不过在对于如何治理乱世,匡正天下的大计上,年轻气盛的荀彧就比袁逢显得更为得心应手。
两人既然对于今后的天下局势有着相同的看法,那么也就必然会及早的做好一切准备。对于家门显赫的袁逢来说,不管今后的天下如何,唯有一点他必须保证,那便是袁氏一门的兴望是否仍旧可以长久的保持下去。所以像荀彧这样的王佐之才,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放过的,因为他要及早的为自己那个不成器的儿子谋划好一切。
而荀彧则是要借助袁氏一族的地位来达到自己今后展现理想包袱的目的,他更是早已经对未来做出了完善的规划,对于袁绍膝下两子袁术与袁绍亦做出了明确的选择。
荀攸的到来,让荀彧感到了疑惑,虽说两人乃是同族,但关系却不大亲密,再加上对方乃属何进一党,心下难免有所悱恻,结合到前半夜发生在大街上的刺杀事件,荀彧更是从中嗅出了什么。
荀彧虽然是荀攸的族叔,但年纪反倒要小对方六岁,相貌更是儒雅俊美,比之荀攸的老沉则显得多了几分灵活。
古时注重礼仪,对于这个年轻的族叔,荀攸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尴尬,行至其面前便大礼参拜,诚然道:“攸深夜打扰堂叔安寝,望堂叔莫怪。”
“公达莫要多礼,快些请起。”荀彧紧赶两步,欣然将荀攸搀扶起来,道:“公达深夜前来,想必有大事相商。”说罢握着荀攸之手,热情的将其领至内室之中。
两人分宾主落坐,再三客套一番后,荀攸便开门见山道:“不知堂叔可知晓今夜街市中发生之事?”
荀彧笑道:“如此大的动静,彧岂能不闻。”
荀攸接着道:“即是如此,攸便敢问堂叔对此作何看法?”
“呵呵……”荀彧闻言突笑,随即将几上铜壶提起,并为荀攸面前的杯中注满水,接着做出了一个请用的姿势。
“堂叔何故发笑?”荀攸不解道。
荀彧笑罢,首先扫了眼荀攸,遂才缓缓言道:“公达前来莫非是要试探于我呼?”
“此言从何说起?”荀攸闻言更是诧异不已。
荀彧面上突然一紧,两眼射出一道寒光,逼视着荀攸,道:“公达出此攻心之计,当是绝妙无比,但又岂能瞒骗于我!”
荀攸闻言当即释怀,内心暗赞对方果然多智的同时亦有心试探其才学,故而并不说破,只是故作疑惑道:“计从何来,尚请堂叔言明!”
“哼……”看到荀攸面上的疑惑,荀彧冷哼一声,遂厉声道:“公达休要瞒我,想那何进即便再蠢,亦决不会做出此等明目张胆之事,若非此计甚妙,匹夫安敢为之!”
说到这里,荀彧稍微停顿一刻,接着便有条不紊的言道:“此计攻心为上,妙处有三,其一,何进党阀势大,但却少有实心者,其下皆是见风驶舵之人,如今此事败露,何进一党人人自危,故而形同一线,最终只得迫使与那何进一心,保其不失。其二,借此事试探朝中其他官员,以显自方实力,倘若有人责之,何进必借此事反扑,以诬告之言而除之。其三,更是示警当今圣上不可一意孤行,借此稳固太子地位。此事看似愚蠢,实际上却是攻心妙计,作用非凡。纵观何氏一党中人,我看非公达有此能耐,他人何以有此见地!”
荀攸闻言当即拍手称道:“好,堂叔果然深谋远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