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光阴转瞬即逝,朱元璋已掌握了有关西安府的所有秘闻。那刻,他心境激荡,愤慨源自于其二子秦王朱樉及其偏妃邓氏近日所行之荒诞不经之事,令他既感无奈又倍感愤慨。
想他竟育有如此孽障为子,令他怒不可遏者,则是他这位秦王与邓妃之放纵无度,全然无视其身为父皇的训诫。朱元璋回思近年来,耳闻目睹秦王在其封地诸多肆意妄为之举,虽屡次告诫,然而秦王不仅未有任何收敛,反愈发嚣张跋扈,视父皇威严如无物。
此举无疑令朱元璋深感失望至极。根据所得情报,秦王朱樉累累罪行,罄竹难书,邓妃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二人在西安府之内,致使百姓生活困苦,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无数无辜生命惨遭荼毒。
此情此景,使得朱元璋心中痛苦万分。他在御书房中握着那份奏折,愤慨之下猛地一掌拍在紫檀案几上,口中怒喝:
“秦王朱樉,不通人理,纵容邪妃,实乃畜生不如!”
能对亲子发出这般贬损之词,足见朱元璋对秦王朱樉的痛恨与失望之深。此刻,在场下,刑部尚书蓝玉坐于一把椅榻之上。
前任刑部尚书受查之后,朱允熥便向玄清天君朱元璋提议由蓝玉接任此职。一来可以让蓝玉辅佐朱允熥,助其施政;再者,朱允熥亦希望保全蓝玉。
蓝玉本是一员猛将,故而在朱元璋眼中,潜在的威胁便是领军作战的能力。因此,朱元璋对他始终心存警惕,有所提防。然而朱允熥欲保全蓝玉,于是便设法剥夺了他的兵权,并让蓝玉自伤腿部,同时为其安排了个刑部尚书的文职。
这么做旨在减少朱元璋对蓝玉军事力量的顾虑,让他展现出弱势,专心从事文官事务,从而消除朱元璋对他的疑虑。此时此刻,蓝玉便以刑部尚书的身份坐在御书房内。他得以坐着,并非因其身份特殊,而是由于他故意将腿伤加重,即使伤口已经愈合,在朱元璋面前也要假装重创不起,以此表明自己无法领军作战,让朱元璋放心。
朱元璋愤慨之余,转向蓝玉问道:
“依你之见,应如何处置朱樉一事?”
蓝玉身为刑部尚书,参与此事的商议自然是顺理成章。
鉴于此事已被朱允熥引致轩然大波,真相如烈火般无法遮掩,朱元璋只得公开处置此事。
蓝玉闻之沉吟片刻,对于这类事务确非其所长,但他深知朱允熥为何将他安置于丹青阁首座——司寇的位置,其中深意昭然若揭。
即便对此类文书政务并不娴熟,蓝玉亦只能咬紧牙关毅然肩负,唯有逐渐精通此类琐碎文职,暂避锋芒远离武职之事,方能真正保全自身,消除朱元璋欲除之而后快的念头。
于是蓝玉开口道:“微臣认为,这秦王朱樉之举实有过激之处。即便其侧妃已然陨落于修炼之战,然而秦王自身的过错亦不可就此轻易放过,自当施以重罚。”
朱元璋微微颔首,言道:“固然必须严惩不怠,但这罪名究竟该如何定夺?卿有何高见?”
蓝玉略作踌躇,随即开口说道:“微臣以为,秦王朱樉终究乃圣上的亲子,又是储君之下第二子,若真要加以惩处,却又颇为棘手。不过施以严格的督教,则不失为可行之策,譬如圣上可将秦王朱樉带至身旁,亲身督导其修行。”
朱元璋目光一凝,看向蓝玉问道:“你是说,朕应将其囚禁于身边?”
蓝玉垂目,虽未曾直白说出此言,但其意的确如此。然而有些话不宜直言,但对于朱元璋的追问,他并未予以否定。
朱元璋领悟到蓝玉之意,遂深深吸了一口气,揉搓着前额道:“朕确实应当严加教导他,不能再这般放任,否则天下黎民会笑朕,连自家孩儿都教化无方。”
讲至此处,朱元璋神情肃穆,宣告道:“传令秦王朱樉立刻返回金陵,并废黜其秦王封号,收回其西京府封地。此后,居于皇宫毗邻的静思宫内,终生不得迈出宫门一步。”
朱元璋言辞严厉决绝,而静思宫本是一座荒废狭小的宫殿,平日无人问津,更别提有人居住。显然,朱元璋对朱樉已极度失望愤慨,才会将其囚禁于此凄凉之地。此举无疑已将这位皇子打入冷宫,今后不仅丧失一切权柄,更剥夺了自由。
蓝玉起身,向朱元璋缓缓行礼,口中恭敬答道:“谨遵圣旨……”
朱元璋制止道:“你腿脚不便,坐下吧,我有一事要与你商议。”
蓝玉依言坐回原位,疑惑地望向朱元璋。
朱元璋同样注视着蓝玉,沉吟片刻后才徐徐开口问道:“你给朕讲讲,这太孙朱允熥在修炼上的造诣何如?”
蓝玉忙不迭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