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一前一后向乡政府大门走去,武新章特意将办公室的门带上,赵继发则说:“没那个必要,这门一个月不关,也不会有小偷光顾,即便来了能偷点啥?走,先参观一下港南乡小吃半条街!”
武新章一副惊讶的神情,“港南乡一共有多少常住人口,竟然还有小吃街?”
本是一句调侃的话,没想到武新章如此认真,或许是受对方的感染,赵继发瞬间也严肃起来,“谈到半条小吃街的来历,首先要了解港南乡的历史!”,也就一眨眼功夫,赵继发说话的语气像是变了一个人,这让武新章一时难以适应,“港南乡的前身是码头公社,从这里向正西十几里,有一条柳条河,柳条河蜿蜒向北大约五十里,就是入海口,入海口的西岸属于马山县,东岸属于码头公社即现在的港南乡,东西两岸原来都有供渔船停靠的码头,改革开放后,原本停靠渔船的码头经过多年的改扩建,规模逐渐扩大,不仅附近县区的渔船,一些大型的工业船只也在此停靠,撤销码头公社建制后,随机成立现在的港南乡,据说当初定名叫海港乡,不知为什么又改称港南乡!虽然改了名称,但乡委政府驻地一直在这里,”赵继发抬手向北指了指,说:“你看路东的会议室、路西的办公室,具体说整个乡政府大院三分之二的房子是码头公社时期建起的。”
说话间,两人来到乡政府大门口,赵继发止步,右手指着路南的一排高低不等的瓦房说:“瞧!对面就是小吃半条街!是港南乡一道独特风景!”
放眼望去,小吃街东西长不足二百米,显然,武新章对赵继发所言很失望,“就这规模还称小吃街!我还以为很大一条街呢!”
“只因为乡政府占了路北的半条街,所以对面只能称小吃半条街,”赵继发举起的右手从西缓缓移向东,继续道:“从西边的那条南北公路到东边的那条南北公路,这个范围内的数十家小吃摊撑起了港南乡半条小吃街的名号。”
武新章不无幽默的附和道:“来港南乡第一顿早餐就是在小吃半条街用的,诺!就是西面的那家油条铺!”
武新章原本想问问港南乡当地的特色名吃是什么,不曾想赵继发却转移了话题。
赵继发问:“新章,老家是哪个乡镇的?听口音,你应该是本地人!以前来过港南乡吗?这里有认识的朋友、亲戚吗?”
由此看来赵继发的思维及表达方式并不按逻辑,而是呈跳跃式,武新章只好调整思路以适应赵继发的问话,稍事停顿说:“老家是红柳乡武家庄,在港南乡西南方向,十几年来因为一直在上学,这次分到港南乡上班,也是第一次来这里!不过在县城上高中时,一级的同学中记得有七位是港南乡的,七位同学中只有一位是同班,叫王和生,我俩关系称不上很铁,但还可以,家好像是港南乡小王庄。王和生第一年没考上,又复读了一年,好像也没考上,人很聪明,只是一到高考就怯场,不知现在干什么,改天找他玩!发哥,从这里到红柳乡有多远?坐班车的话,必须先到县城再转车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