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二章 王焕成与507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成一种因果律的关系,进而使我国的未来预测,不仅能够知其然,还能够知其所以然,并且能够更进一步,在对策上做到知其何为然。

    这个图谱一旦建成,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洞若观火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将不再是一个个空洞的名词,而会成为一种现实,这将使我国在错综复杂国际局势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图谱形成的基础,是数据库的建立,而数据库的建立,需要由点及面再至立体,需要逐步建立一个由异能人士组成的样本群体,并不断补充扩大及进行新陈代谢,始终保持基础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有了样本群体,就可以通过交叉确认立体纠错及多点补充等方法,使基础数据准确丰富,进而形成一个未来事件数据库,未来图谱,就可以在这数据库基础上逐步生成了。

    关于样本群体的建立方式,他采用了一个折衷的办法来进行了具体的说明。

    这些说明让他颇费了些踌躇,把他的真正的用意说出来,就说是要召集一些重生者,然后把他们的记忆进行归纳整理,那肯定是不行。可要是含糊其辞言之无物,那也是不行,根本不会有什么说服力。

    他用了当时在507所最能被认可,也最容易被理解的一些名词来对这些做法进行了说明:外气,异态和思维传递。

    他指出,在特异功能人群里面存在着一个特殊的种类,特点是能够感知未来。这类现象形成的原因,是因为一些来自于未来时代的信息,由于思维传递的错位而没能被末端及时接收,在时空中形成了一种异态,这种处于异态的信息,由于一些偶然的原因,借助外气的力量被传递到了本时代个别人群的大脑中,因而形成了这种特殊的特异功能群体。

    那么把这类人群发掘并聚集起来,对他们感知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并采用系统化的方法科学地进行分析,就能够形成一个相对准确,并且可以持续化进行的未来预测。

    关于这些人群如何去发现和召集,报告里有些语焉不详,只表示了在两三年内即可形成一个基础数量,至于这个数量具体是多少,所借鉴的国外经验具体是什么,王焕成没有进行详细说明。

    严格说来,这个报告有着很大的漏洞,细究起来,是宏愿大于细节,理论和远景讲了很多,而行之有效的工作细节却没有什么很具体的说明。

    这个漏洞王焕成其实心知肚明,可眼下也只能是这样,他现在需要做的,是尽快引起所里领导的兴趣和重视,具体细节他现在也没有一个很清晰的构想,这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按照他的设想,这份报告如果能够引起领导的重视,那肯定会还有进一步的问询,这些细节上的漏洞,会成为问询的重点之一,可按照通常的程序,走到这步应该得需要一段时间,他还有时间至少进行一些口头上的应对。现在为了加快进度,只有一边提交报告一边寻找应对的办法了。

    提交报告之后,王焕成精心进行了一些准备,来应对这些可能的质询,可没想到,这些准备根本就没有用上,所里的领导很快就直接跟他谈起了调动的事情,要他尽快办理,只不过暂时不是正式调动,是临时借调。

    借调也好正式调动也好,只要能到这里工作就行,王焕成非常兴奋,同时也多多少少有一点疑惑,这事儿怎么这么容易就办成了?

    这其中的原因他没有直接去问,也没有人跟他解释过,到了后来自己给慢慢体味出来了,等到他领悟到了这个原因的时候,他不禁暗自感慨:那份报告提供的可太是时候了,这可真是天意啊!

    那时王焕成一心想要去到所里开展他的工作,有个很明显的事实却没有注意到,这个事实在当时他稍加留意就可以发现,那就是,当时的507所其实是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

    当时的科学界和部分领导层,对人体科学研究一直存在着很大的质疑和反对,这些质疑,甚至上升到了唯物论唯心论,党性原则这些层面,只是由于钱学森同志的巨大威望和影响力,这些反对的声音才没有公开化。

    但事实上的影响却一直存在,而且越来越大,一些约架似的公开测试,结果也是多数对所里不利,作弊、不尊重科学、迷信等等的这些标签,让他们倍感压力,很多的工作陷入了骑虎难下的境地。

    在这种时候,一位装备中心的年轻研究人员,自告奋勇地要求加入进来,而且进行的课题是更有实用性的未来预测,这不啻为一个积极的动向,要真的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那对所里的工作可真是一个重大的利好。

    王焕成报告里的不足之处,所里领导当然是看得出来,但领导的思维方式一向是与众不同,不拘泥于细节而只看重点:年纪轻轻就被破格提拔为副研究员,工作能力是不用说;丰富的职业经历,尤其是多年的国外工作经验,肯定是有着较高的眼界和视野,报告里这些理论应该是自有出处,不会是空穴来风;语焉不详不涉及细节,那就理解成是个存在个人私心的有所保留吧,眼下这不是重点,能把工作开展起来就行。

    只是在当时的情况下,缩减编制尚无法避免,增加人员怕是难度很大,那就暂时借调吧,只要有了成绩,那就一切好说。只是,小王同志会同意这样么?

    王焕成同志当然没有计较这些,毫无保留地就答应了,至于装备中心不肯放人这些小波折,那就不是重点了,反正是王焕成和507所一拍即合,事情很快办成了,王焕成终于到了所里来上班。

    刚到所里的这一段时间,王焕成没有借助所里力量,独自进行了一些工作,这是因为他的工作方式还在摸索,不知哪些会真的行之有效,因此暂时不好大费周章。

    他通过走访精神病院和追踪地方新闻,初步确定了几个样本人选,可经过体检和问卷测试,发现他们还真的就是疯子,这令他大失所望。所里的同事和领导,也对这位新丁另类的工作方式大跌眼镜,只是现在就对此妄加评论还为时尚早,就都忍住了暂时没有发声。

    陈小东的出现,对王焕成来说可真是个巨大的惊喜,事实上不经过测试,他就已经认定了他就是自己梦寐以求的重生者,这可真是具有突破性的意义——自己的设想没有错,重生事件不是只有自己一个孤例!有了这第一个发现,那就还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直到形成具有统计学意义样本人群。

    那为什么还要对小东进行体检什么的这些测试,这是工作程序问题了,他为什么要通过暗示来提示小东不要提到重生,也是工作程序问题。

    老同学曹主编原则性很强,使他没有办法私下见到小东,他只好借助所里力量进行了安排,借助了所里力量,就变成了正式的工作,就得按照所里工作程序来,公开测试当然必不可少,和工作对象的接触,按照原则也必须两个以上人员在场,所以有些话他不能明说,只能是通过暗示了。不能和工作对象进行单独接触,在以前执行的其实很宽松,在作弊事件之后又开始严格了起来,这对王焕成来说算是小小的生不逢时吧。

    他之所以不希望小东说出重生的事实,是因为他认为此时还为时尚早,重生这事不会为人们所相信和接受,弄不好会让他的计划过早夭折,还是让工作对象暂时把能够预测未来的能力,归因于“偶然的外气作用”更容易让人理解。

    至于暗示能否成功,小东能否心领神会,他有着十足的信心,同为一个重生着,他太了解小东的内心了,千言万语归结为一句话:不敢说。

    那么在这种时候,当有人能够有意无意地启发他,可以把原因归结到做梦这类好应付的事情上去的时候,他会如绝处逢生般地欣然接受,事实也确实证明了这点。

    ……

    这里是507所,和王焕成也是重生者,这两件事陈小东是碰巧猜对了,可这些事情的来龙去脉,他至始至终都不知道,这不是瞎蒙就能猜得到的。

    还有一件事情,让他一直都摸不着头脑,这王主任,怎么就这么眼熟呢?一定是在哪里见到过,可就是怎么也想不起来,直到三年以后,他渐渐开始在电视上时不时地看到他时,小东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他啊!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