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不断。
就是不怎么理会朝事的杨震都被惊动了,也赶紧跑进了宫来进行劝说。此刻的他还记得当初君臣二人的那番对话和当时的情景——
“陛下,您这也太操切了些,如此鲁莽行事不但于事无补,而且只会给贵妃娘娘和皇子殿下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杨震在见到天子后,便很是直接地说道。
这话让万历的神色顿时一变,本来就因为自己被臣下反对而不快的心情变得更糟了——别人不肯从命也就算了,怎么连你这个朕最亲信的人也开始和朕唱起了反调?
在沉默了一阵后,万历才用有些森然的语气道:“怎么,连杨卿你也觉着常洵他只能当一个藩王么?可朕记得很清楚,几年前你可是表态说过支持朕立他为嗣的呀。”
感受到来自天子的不满,杨震不觉一声苦笑,但还是耐着性子给出了自己的意思:“陛下,臣不是说常洵皇子他不能为太子,而是说这么直接立其为太子颇为不妥,应该从长计议才是。”
“从长计议?这事已经拖了许多年了,朕每年都会接到来自臣下们让朕立皇长子为太子的奏疏,你觉着朕还能怎么从长计议?”皇帝很没好气地问道。
这话倒真有些把杨震给问倒了,事实上,他对此也感到无能为力。因为从历史上看来,经过几十年的斗争,最终万历还是输了。而且他还因此搭上了大明的气运,还有自己的名声,真是何苦来哉?
而就目前看来,显然万历又要重新走这条路了。这让杨震一阵无奈,难道自己辛苦所做的一切,都要因为皇帝的这一坚持而付诸东流了么?
但杨震也不是个会随便放弃之人,很快就调整了自己的心态,说道:“陛下,臣以为此事要做,也得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且不可操之过急。咱们大可以先封他们为王,然后再通过两位王子的各自表现来使朝臣们知道哪个更适合继任皇位,等过些年月,再提册封太子之事也不迟。”
杨震这话说的倒是很有道理,就是皇帝也不觉有些意动了。当然,这也就杨都督他有这样的面子和说服力了,若换了其他人,皇帝压根是没有心情细听这等办法的。
但很快地,他又皱起了眉来:“如此一来,这次的事情朕又该如何收场?”是啊,问题都已经抛出来了,这时候收手他作为天子岂不是很没面子么?还有,那个奉了他的意思上疏的官员又该如何是好?一旦天子退缩了,他可彻底成为过街老鼠,得被百官喊打了。
“暂时的退让只是为了最终的成功,陛下应该有所取舍。至于那上疏的官员,只能先委屈他一下了。”杨震的回答却很是坚决。
倘若是几个月前,万历倒是可以接受这个循序渐进的建议。但现在,因为之前的顺利,让万历不觉有些自大与飘飘然起来。让他觉着只要自己够强势,那些朝臣最终还是会臣服在自己面前的,既然如此,又何必旷日持久地想办法呢?现在自当乘胜追击,把事情给定下来。
所以很快地,天子就摇头道:“你这法子太过保守,朕不想采用。朕打算亲自表明态度,让群臣从命便是。”
得,自己这么多话算是白说了。但杨震在看着天子那郑重的眼神后,却知道对方心意已决,不是自己所能改变了,只好长叹一声,不再劝说。
他很清楚,接下来万历会遭遇到什么样的反对。大明毕竟不同于辫子朝,那时的皇帝才真正算得上是个独裁者,立哪个儿子当太子不过是皇帝一句话的事情,那些自认为奴才的臣子根本不敢对此发表什么意见。尤其是在麻子帝后,这一光荣传统更是被保留到了最后,不然臣子就是有图谋不轨之心,恐怕连小命都会保不住。
大明的臣子可是一个个以主人翁精神站立在朝堂之上的,在他们看来,立太子这样的事情不光是皇帝的家事,更是国事,关系到每一个朝中的官员!
只可惜,如今的万历已被之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完全不认为自己会失败,毅然决然地在两日后的朝会上公然表露了自己的心思,还直言那位上疏的官员是公忠体国的典范!
这一下子,算是彻底捅了马蜂窝了。
本来群臣就因为之前商税之事而耿耿于怀,现在皇帝突然说出如此言论来,他们自然不会放过还击的机会,一时间批判之声充斥朝野,无数官员以各种借口反对天子立朱常洵,更有许多人以辞官相要挟,让天子改变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