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契丹文化、渤海文化、女真文化、蒙古文化、满族文化等少数民族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形成了医巫闾山文化的独特多样绚丽多彩性。“山戎”又叫东胡,是我们北方民族蒙古、契丹、鲜卑的共同祖先。医巫闾也是东胡语,因此在山城中收藏许多石制器物,它们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
典雅的二层别墅楼是山城一期工程主体建筑之一,左侧为会馆、闾山书画院、辽河画院闾山写生基地的工作场所。会馆门厅上方匾额是由著名鉴赏家杨仁凯先生题写的“鉴宝藏真”匾额,字体苍劲有力;“辽河画院闾山写生基地”是由国画大师省美协主席宋雨桂先生题写。门前抱鼓石为清代用品,俗称“户对”在古代多见于百姓人家门前。门前左侧的花岗岩餐桌可供几十人同时用餐,巨石即采自闾山深处。台阶下大铁锅为元代铸造是灾年施舍粥饭用具。饥荒年代,朝廷往往开赈放粮,普济众生度过灾荒,常常拿出积存余粮熬粥施食。
古人常以葫芦肚大籽多喻意多子多福,富贵美满。而餐厅前面的休闲广场建有水池就是葫芦形,三部分中间水渠相连。门前石槽下是元宝形上马石,餐厅内左侧挂有清代杨柳青的财神像。厅内各门隔扇均为清代和民国年间器具。西侧会馆内画案长3。6米、宽1。6米、厚0。14米,为千年花梨树木制成。依树断面推算,此树直径至少有2米,说成中华一绝并不为过。会馆内还藏有大量文物、字画,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穿透时光,给我们展示了先人的超然智慧。
牧心堂是座小巧古朴的院落。这座古辽西民宅,由原东北军28师凤临阁师长的住宅,由北镇城内搬迁至此,完全按原貌修复。大门是清代古民居大门,上刻有:芝兰君子性,松柏古人心。也许会让我们忍不住吟诵到: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确,这里的清幽雅静足以牧心。以牧心二字为此院命名作为栖居养性之所。闲时邀二三知己把酒临风,诗词相和、泼墨挥毫实是人生之幸事。
山城院内遍植梨树,品种不一,有许多树龄已达百年。牧心堂边这株老梨树,当地村民说是在清代道光年间栽植,已有近三百年的树龄,至今仍枝繁叶茂。树旁有一巨石,重约百吨,状如金蟾。传说有人将财宝埋藏于此树下,栽上梨树做标记。辽西学者黄秋声先生为此石题写“蟾窠”并题句:金蟾梦稳,玉兔思迁,冻杵烂柯,心照不宣。意为这里是风水宝地。这金蟾真的会招财进宝、守财呢。
医巫闾山久有“香雪海”之称。每年的4月28日梨花节来临之时,梨花盛开,漫山遍野的梨花洁白如雪,气势恢宏,沐浴在其中,人如在画中游。“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此时的闾山,角角落落被梨花覆盖,一朵朵,一团团,一簇簇,清新、淡泊、洁白,赏心悦目,点缀了红尘,又洗涤、抚慰了多少人的心怀!这时的大朝阳花期正盛,花瓣犹如羞涩的少女,探出头来,颤颤地摇曳在春风里,在阳光下晶莹剔透,美丽非凡。春暖花开,梨花美丽了大朝阳。在梨树下赏花,看蜜蜂和蝴蝶在花间嬉戏。在欣赏花瓣随风起舞之时,也许耳畔会传来如天籁般的袅袅梵音。仿佛是追溯一条河流的源头,循着清幽的梵唱,拾级而上,会来到一座古寺前。翠绿丛中,青砖红瓦,古老的寺院又是一番别样风光。
这占地800多亩,依山势而建的大朝阳山城,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遥相呼应,极具中国民居风格,集餐饮、住宿、会议、度假、休闲、旅游服务为一体。山城还建有别致的独体建筑,称作:雅居园,一户一院,古朴清幽。这家乡人身心后花园的大朝阳,在梨花诱引时,品美味、赏文化、观美景梨花又醉了大朝阳!
辽宁北镇广播电视台程占全张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