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一章赵云平匈奴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而,让部落领犹豫的却是今天的北疆形势对大汉国非常不利,鲜卑人连续出击,大汉国的军队穷于招架,狼狈不堪,一旦鲜卑人攻破马城南下占据了北疆,大汉国再想夺回去就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了。

    如果鲜卑人胜出,跟在须卜骨都侯后面就能大财,大家不但可以南下肆意掳掠,还可以占据更多水草丰茂的牧场,尤其重要的是,那时须卜骨都侯根本无须得到大汉国皇帝的承认,他就是匈奴人的大单于。因为那时这块地是匈奴人的了,匈奴人是居住在自己的领土上,和大汉国半点关系都没有。将来,等到大汉国势力强盛卷土重来,早就时过境迁了,那时大汉国皇帝只要匈奴人臣服,什么条件都会答应,至于势力衰落的于夫罗早被踢到一边去了。

    就在匈奴叛军各部落领四下观望,彷徨踌躇的时候,护匈奴中郎将赵云却给了他们重重一击。

    征北军化整为零,频繁出击,打了就跑,久而久之,匈奴叛军习惯了,他们有时候远远看到征北军小队杀来,连军队都不集结,举起牛角号吹两下,就把征北军吓跑了。

    到了中旬,草原上出乎惯例,居然下起了大雨,瓢泼大雨,整个大草原都浸浴在膜陇的雾霭里。日夜出没的征北军铁骑随着大雨的出现,突然消失的无影无踪。匈奴人没有在意,他们在大都尉荡撒和封澈的带领下,陆续聚集到谷罗城躲避大雨。

    赵云集结了本部三万铁骑,冒雨奔袭谷罗城。匈奴人看到征北军出现,既不集结,也没有鸣号报警,而是像以往一样,一边大声笑骂着,一边懒懒散散地吹号吓敌,直到征北军杀声震天,铺天盖地地从雨幕中冲出来,匈奴人才意识到自己轻敌上当了。

    匈奴人仓惶迎敌,拼死突围,但因为受到大雨的干扰,几次突围失败,死伤惨重,大都尉荡撒和封澈先后战死,匈奴人失去指挥,更是乱作一团,两万多人被斩五千,余众纷纷缴械投降。

    匈奴叛军在谷罗城大败,全军覆没,震骇了匈奴诸部,许多摇摆不定的部落领突然明白了,大汉国就是大汉国,他再怎么伤痕累累,但他终究还是一个巨人,一个无法战胜的巨人,得罪了这个巨人,最后的下场一定很惨。

    于是,许多部落领暗自派人到长城要塞,向于夫罗表示效忠,说只要于夫罗杀回美稷,重创须卜骨都侯和白马铜之后,一定重新投靠单于庭。脚踏两条船总比一棵树上吊死要好,既安全又稳妥,这也是小部落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唯一办法。

    于夫罗精神大振,要求赵云立即趁胜攻击美稷,但被赵云一口回绝了。赵云毫不客气地说,谷罗城一战,占尽天时地利,可一不可二。如今大军粮草武器不足,人马疲乏,草原上雨水不断,根本不具备再次聚集大军征伐塞外的条件。另外,叛军遭此重创必定会吸取教训,小心谨慎,不会再给自己这样的机会了。现在叛军重兵屯守美稷,要打就是硬仗血战,双方实力差距较大,无法进行决战,还是耐心等机会吧。

    于夫罗很生气,认为赵云是在故意刁难自己,于是数次上书大汉国皇帝陛下,恳求天子催促赵云尽早出兵攻打美稷。

    但是,赵云是车骑将军直属将领,大汉天子的圣旨在他这里也是行不通的。拿赵云的话来说,那就是我只认车骑将军的命令。

    须卜骨都侯匈奴族领根据从各方面得到的消息综合分析之后,一致认为大汉国的皇统之争刚刚进行到白热化的地步,洛阳局势一触即,很可能要爆连场内乱。大汉国政局不稳先就要影响到出塞作战的汉军士气和军需粮饷,然后这些汉军将士将迫于国内形势不得不撤回长城。如此一来,塞外危机也就烟消云散了,而汉军要想再次出击塞外,恐怕要等很漫长的一段岁月了。

    在他们看来,最坏的结局也就是暂避汉军的锋芒,完全放弃阴山以南的所有土地撤回大草原。

    但撤过阴山,须卜骨都侯和白马桐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他们的各部族在战败后,是继续追随他们撤到阴山以北还是选择投降汉人留在阴山以南?这个问题其实很容易回答,大部分族众都会选择留下来。翻过阴山是鲜卑人的国土,他们迟早都要被凶狠的鲜卑人一口吞了,成为鲜卑人的奴隶,过上牲畜一般的日子。而投降大汉人,他们的日子要好过无数倍。几百年来的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贵族领们无法欺骗他们的族众。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