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回家,正好碰到大舅,和父亲坐在门口,难得空闲地喝着茶。院子里,一把加重自行车,斜靠墙上,后座上夹了叉、耙、笤帚。不用说,是在街上赶完会,顺便到家里歇脚。快到吃饭时间,大舅却急慌慌的,推上自行车,一如往常,咋也拦不住的走了。
母亲无奈地笑着,叹口气:“唉,你大舅!”我没说什么,我了解大舅的脾气。
那一年秋天,我抱上幼小的孩子,辗转回到娘家,借了邻居的摩托,让弟弟带着我,去看病重的外婆。临走时,大舅说啥不听我的劝阻,举着搂草的耙子,猫着弯曲的腰,起劲地在院子里跑着撵着,非要给我逮几只柴鸡。一米八多、正值壮年的舅舅,不但没有发福,反而瘦骨嶙峋。家底薄渺,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重压使他显得很苍老、很憔悴,一张风刮日晒的紫红脸膛因张忙看上去更加黑红。我不忍再看他,催促弟弟赶快走。舅舅急得变了脸色,大声吓着,不由分说将鸡子系在摩托上,又连抓带捧地给我装了满满一袋子花生。
大前年,整个夏秋一直多雨,舅舅住的房子漏雨漏的住不成,只得扒掉,咬紧牙关盖新房。一向责己的舅舅实在抹不开,第一次到我居住的小城里,从我这里拿了一点钱。考虑到舅舅的实际困难,我多次给母亲说,大的忙帮不上,这一点钱算是尽微薄之力,不用还。再说,就是想还,他也还不上。我记得房子现浇后,碰巧见到妗子,说起起房盖屋的艰难,要强的她眼圈竟红了。
去年夏天一个中午,下了班的我急匆匆往家赶,刚到楼下,听到有人急促地叫,回头一看,是大舅,还有表妹,拎了大包小包的东西,蹲在花坛边等我。舅舅不好意思地挠头:“看我这记性,上次来过,可忘记你住哪个单元,来时也忘记问你的电话。”看着我,又很庆幸地说:“亏是你回来了!”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只埋怨:“来就来了,提这么多东西干什么?”大舅木讷地笑着:“都是自己地里出的,不值啥!”更令我想不到的是,大舅把借的钱也带来了。推让中,舅舅急得起高腔,我知道舅舅拙实、硬正,我也知道拗不过舅舅,就收下。
母亲欣慰地说,这两年,长大成人的表妹们到南方打工,舅家的负担减轻。舅舅承包了别人十多亩地,带上自家的地,没明没黑的干,种了烟叶、棉花、绿豆、黄豆等经济作物,日子过得绰绰有余。“人呢,只要吃苦肯干,就不要紧。”母亲说完大舅,感慨地加上一句。
我赞同母亲的话。凝神倾听,风中传来“布谷布谷”还有“豌豆朵朵”的叫声,这是丰收的赞歌,我从心底祝福舅舅:好人好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