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缺乏个人独立的人格意识,我很不喜欢这一点。对中国的孔老夫子这套传统的东西,我从心眼里鄙视。孔子是一个懂得怎样讨好贵人,怎样为统治阶级服务,怎样压迫老百姓,怎样养尊处优,怎样愚弄人民,怎样维持统治阶级的政权和利益的马屁的巨人。为什么他的思想能在中国盛行畅销了几千年,就是因为他的思想甚合朕意,皇帝、君主、王公贵族喜欢他。这是他在中国能吃得开的主要原因。至于他的那本所谓微言大义的《春秋》还有他的所谓《论语》实在没有什么惊世的精粹可言,就拿他的黄金定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来说吧,想驳倒他再容易不过,他不想让别人砍掉他的头,可以肯定。但是他在齐国为了替他的主子鲁国国君壮威,便坚决要求齐国国君砍掉了受命为他们做表演的几十个侏儒优伶的头颅。优伶受命表演,何罪之有?孔子的仁者爱人又在哪里,他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又在哪里?‘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生怨’为什么女子难养?远君子,君子会高兴吗?鲁国国君,卫国国君,齐国国君不也都是因为疏远孔子而让孔子牢骚满腹,非常不满吗?远则生怨,近则不逊,人之常情,又何止女人如此?孔子是个会讲大道理,却不会将大道理付诸实践的务虚专家。当时的时代,没有人买他的帐,狗苟蝇营,如丧家之犬,这才是真实的孔子。而后世的统治者之所以神话他,追捧他不过是因为他的那套理论很对统治阶级的胃口,是一套为皇权服务的理论,而并非真有什么治世的灵丹妙药。也正是他的‘民只可使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政策和上智下愚,皇权至上的理论让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妇女饱受了封建统治者两千年的政治压迫、经济剥削和精神的奴役。而且在思想上至今依然是一笔说不清道不明的糊涂帐,混账。中国的以强权政治代替法制和民主也从那时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哦,我扯远了,不像是写遗书,倒像是做演讲,写论文。哎,实在是想排泄一下心中的愤懑,但说具体谈现实又恐怕遗书变成新的罪行,只好王座顾而言他。总之,丽华,我说这番话是想让你改变一下自己的精神状貌,做一个有独立的人格,在命运面前有抗争精神,不依附任何人,自强、自立,的现代妇女。自己的权益要靠自己来维护,自己的幸福要靠自己来创造,不要依靠那些靠不住的东西。
丽华,你是个善良的女性,善良本身是一种美德,但是一个人善良到逆来顺受,任人宰割的地步,这就有些过了。要知道从古到今,绵羊的命运都是悲惨的。你虽然和我只是一夜缠绵,但怀了我的孩子,就是孩子的母亲,所以,我不能不为你和孩子未来的命运担忧,尽管金宝出于战友的深情愿意出资把这个孩子培养到成人,可是以后的路还得靠你们自己来走。生活有保障,是件好事,但是这背后又隐藏着不好的因素,安逸的生活容易养成人的惰性,不求奋斗,安于现状。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话不是没有道理。所以,我还是劝你,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接受别人的支助,还是那句话,要学会自立。
丽华,我也许不能见到孩子了,想到孩子出世之后就缺失了父爱,生为人父却不能尽抚养职责,我心如刀割。
丽华,我不知道,孩子出世之后,将来有一天长大了,问到他的父亲,你会怎么回答?你会告诉他,我是个被政府处决的罪犯吗?被政府处决是不假,但罪犯却不是。罪犯总得有罪名,有犯罪事实,总不能那莫须有来搪塞吧?我否认我杀人、犯罪的事实,政府说我不老实,我说政府不老实,对所谓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人民政府永远正确,绝不冤枉一个好人,也绝不放过一个坏人这套说辞,从张志新被害的事实被报道、披露的那时起,我就开始当做戏文或者宗教学说来对待,淡然一笑,不很当真。但告诉孩子,我是被冤枉的屈死鬼,总是不太好,容易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留下阴影,让他产生对社会的对抗、仇视和不信任,这于他的健康成长不利,那就不如隐瞒事实真相,让未来的历史事实做评判吧!
本来想给孩子留下一份遗书,但想一想,这会使他心灵里留下一个难以磨灭的阴影,使他对社会产生不信任和偏见,甚至是仇视。这对他未来的人生有负面作用,不如不写。只求你在孩子长大后告诉他,他的父亲是个正直善良的人,曾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并且无愧于这个他曾经深爱过的世界。他虽然没有出世,但我爱他!
不要再来探视我,永别了!
武若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