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3章到四川去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真正好的策略,就是隐忍。就像当年朱和尚采取的“广积粮,缓称王”政策,最终成就了一代帝王。

    虽然南北两方占地面积极广,但陈华并不眼热。对于自己只有一省之地,事实上陈华还有一些欣喜,四川,不愧是天府之国,就连前世的媒体也发出了妒忌之语:“上帝为什么要造四川?”

    在此时的华夏,可能除了江浙之地,四川算是全国最富庶的地方。从清廷的政策就可看出,四川虽然只编练了一个新军17镇,可还要供养陕西、甘肃、云南、贵州、西藏等地银子,动不动就是50万两或100万两。

    现在革命了,那些“供养”自然就取消了,这让四川的财政一下子好了起来,这也是陈华敢于发布建设纲要的重要原因。

    至于华夏实业公司以及华夏(国际)贸易公司的收益,除了养军队外,陈华并不准备无偿地将之作为政府的财政,而是不断地进行着扩大生产规模。

    这个时代的经营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市场总是处于“供给不足”的状态,也就是说,你只要生产出了产品,就一定有人购买,虽然西方也有所谓的经济危机,但真正大规模的经济危机还有等一二十年才会爆发。

    机会既然这么好,再不扩大生产就是傻子。“紧张”之余的陈华,将精力集中在“发展”二字上。

    华夏实业公司,现在已经成了名符其实的“华夏实业集团”在1910年的春天进行了第一轮扩张之后“华夏实业”就再也没停止过扩张的步伐。在凯江,包括华龙汽车在内“华夏实业”的工厂已经达到了近30家,而由于“华夏实业”的带动,到1911年上半年,整个凯江的工业企业已经超过了150家,产值超过了4000万元。

    在上坝“华夏实业”的扩张步子同样很快,上坝钢铁厂第一期工程年产10万吨钢铁的高炉已经立好,只等点火开炼。而一座年产30万吨水泥的上坝水泥厂在陈华的“川北独立”时已经正式营运,源源不断的水泥变成了厂房、道路、桥梁。水泥,在这个时代里大多数国人还将其称为“洋灰”足见其珍贵。

    但水泥的生产技术却是十分简单的,在前世,任何一个只要有资源的乡镇都可以建起上规模的水泥厂,在网络上就可随意下载水泥生产的全部技术资料。

    在上坝,以这两个大型项目为龙头“华夏实业”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一共投入了300余万元资金,兴建了近二十个工业项目。上坝,在四川已经成为继凯江之后第二个工业中心,而且,由于其资源的优势,上坝的发展前景更是被陈华看好。

    #

    陈华连续发布的几次政令,让陈华获得了绝大多数川人的拥护,就是那些看不起陈华这个毛头小子的人,也不得不承认,陈华这些招数才是治理地方的正道。

    省建设厅厅长宋科在回答记者时就说道,四川的公路建设五年规划、四川的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发展的规划纲要正式展开之后,将吸纳至少300万的劳动力投入其中,待这些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