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院的产生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长期以来,我一直有个愿望,就是把自己曾经生活过的那个大院描绘出来。究竟为什么这样,我也说不清楚,心里总是怪怪的。这里既没有过任何伟人足迹,也有过惊天动地的新闻,不过是同一个单位的职工,加上为他们操持家务的女人,还有一群只知道玩耍的孩子,普通的家常理短而已。有什么好写呢?我不止一次责问过自己,甚至决定过放弃,可是,真实的力量总是唤醒我心中的记忆。

    先说说这个大院的由来。五十年代的北京可不是现在这个模样,作为新中国的首都她依然残留着古都的风貌和传统。许多地方的城门楼子还在,甚至还保留着瓮城,城墙厚实的上面可以跑车。绝大部分的人口住在城墙的里面;房屋和院落散布在巷子和胡同的两旁,破旧的灰墙印着满目的沧桑;街上的路面很窄,路旁的柳树也就手臂一样粗,行驶的车辆除了大鼻子公交和绿色的卡车,就算长着两只长角的无轨电车,轿车非常罕见;蹬三轮的车夫依然在奔忙,头戴草帽,身披宽大的坎肩,裤腿系着绷带;骑自行车上街相当的牛。繁华的地段几乎还是原来的那些地界儿,比如前门、东单、西单、地安门、新街口,再者就是各城门的周边;商店和小铺基本也是老样,有些只是换成了时兴的名字,同一条街上国营的、私营的都有;由于物资的缺乏,商品的限购,和人们手头的艰难,这里的商业并不景气,普通的百姓一般很少光顾。基本的生活用品自家周边的供销社都能买到。买面有粮店,买菜有副食店,买布有百货店,修理洋铁壶的网点也有;另外还有一些走街串巷的小贩,什么磨剪子磨刀的呀,锔锅锔碗的呀,理发、修伞的呀等等。城墙以外则是大片的荒野,上面星星点点的村落,菜地、果园子,和坟地交错在一起。这里物产并不丰富,能够产粮的地块极少,主要在丰台,大兴,和通州一带;果木则分散在西北部的山区。缺少林木的缘故,这里春季风沙席卷,夏季骄阳似火,冬季严寒刺骨。此时,首都的创业者们正纷纷涌来,重点工程的建设已经打响,火热的工地震撼着这片寂静的土地。环境是艰苦的,口粮是有限的,但是,憧憬压倒了一切。人们热爱这儿的生活,至少每天晴朗的天空会带给你希望,更何况站在地平线上你就可以看到东方的日出和西山的晚霞。

    那时的北京,人们走亲访友的标的讲究先说城门楼子,东边说朝阳门,西边讲阜成门,南边喊崇文门,北叫德胜门等等;然后再说门内和门外,到‘花市’要说崇文门外,去‘积水潭’打听德胜门内;其次才是目标所在的大街、巷子、胡同和门牌;道儿远的、事儿急的乘公交,大部分人选择步行,一毛钱的车费侯贵。公交车的总站十有八九设在城门的左右,带挎斗的长途车也都聚在这里,成为内城与周边区县的纽带。

    大院作为地标是后来才时兴的。随着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军博等北京十大建筑的竣工,一些部委、军区、工厂、学校、百货商场也纷纷落成,成为当地显著的标志。工作、居住、和生活在这些单位的人们顿时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他们是新中国的主人!这个城市的主人!是领导阶级!爱慕虚荣的人,好显摆的人,或是吹牛的人,也包括那些个骄傲的孩子们渐渐把自家居住的大街、巷子、门牌抛弃,逢人便说——我家住在某机关的大院,像总后勤部大院、海军大院、首钢大院等等,以显示自个的尊贵,就连通信的远亲也要纷纷告知。头带大檐帽的邮递员也不含糊,脚蹬绿色的邮车,微笑着把信件往那机关的传达室一搁,管保送达无误。于是,大院这个地址的代名词也就应运而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