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八章 中国作家与法国作家座谈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另外代表团指定了几位作家代表在会上发言,其它时间大家也可以自由发言。

    九点十几分,法国作家协会主席法里斯携几名作家从他办公室出来,来到了会场。法国作家协会是民间组织,和我们国家不同,他们不领工资也不坐班,成松散形,与中国作家座谈也就是临时把作家组织起来的。出席这样的座谈会他们要拿报酬的,每人五十欧。由于语言不通,只能让翻译传递彼此的谈话内容。作家考察团的人数太多,不得不让法国作家们坐到台上,他们坐在下面,而这样的感觉实在有些不太公平,为了平衡这种关系,村野和翻译说了声后把团长萧河兰推上了台,至少可以说明彼此平起平坐。尽管这样大家也还是有说辞,认为法国人不能高我们一等。道理自然不错,但又有什么办法呢!场地不是很大,坐圆形或其它形式都无法摆下七十多人,只得将就。

    与中国作家们座谈的法方有三名作家,一名文学批评家,还有两名出版商兼作家,三男四女。法国作家协会主席法里斯既是作家又是出版商,他首先介绍了法国历史上的一些著名作家,介绍得很详细,唯恐中国作家们不知道似的。

    阿尔贝·加缪(1913-1960)散文作家、小说家、戏剧家。1913年出生于阿尔及利亚的蒙多维,1960年死于荣纳省的维尔布乐文。父亲本是阿尔萨斯人,一战死于马恩河战役,因此他对父亲不熟悉。母亲是西班牙人。他所有作品都充满了惶惑不安和自感有罪的情绪、酷热的窒息和弃尘绝世的愿望,在风格和思想方面都是如此。作品有:《反面和正面》(1937),《婚礼集》(1938),《局外人》(1942),《米诺托或奥兰的逗留》(1950)《鼠疫》(1947),《戒严》(1948)。戏剧:《误会》(1945)、《加利居拉》(1945),等。

    安德烈·马尔罗(1901-1976)小说家,评论家。他年轻时候曾经有过一段不为世人所知的神秘生活。他中学毕业后,进过“巴黎东方语言学院”。1923年,他偕同第一个夫人去远东游历。这一时期,他和当时越南、中国、苏联的革命者有过频繁接触。广州起义失败,国共两党联合破裂以后,马尔罗于1927年返回法国。他和高尼利昂·莫利尼策划对沙特阿拉伯进行了一次袭击,弄走了帕米尔地区哥特式的佛教艺术品,于1932年在《新法兰西杂志》社展出。之后,他与另一作家安德烈·纪德极力替被德国纳粹分子诬告为纵火焚烧国会大厦主谋的保加利亚革命领导人季米特洛夫辩护。这时,他被选为世界反法西斯委员会主席。1936年,他加了支援西班牙共和国的国际纵队,担任外国空军部队的总指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马尔罗领导好几支游击队,在1945年解放阿尔萨斯的战役中,担任阿尔萨斯·洛林纵队总指挥。

    法国光复后,他在政治上一直与戴高乐将军紧密地站在一起。年,担任新闻部长。2年间,是人民联盟的全国代表。1958年6月1日起担任法国总统府国务部长,后兼任文化部长。

    1921年,二十二岁的马尔罗首次发表一部诗体小说《纸月亮》这部小说意境朦胧,深受超现实主义的影响。1926年出版一部哲理性小说《西方的诱惑》,书中粗略地叙述一种历史哲学概念,后来他在其他著作中又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发挥。年,他分别发表了两部小说:《胜利者》和《王家之路》。前一部曾获联合文学奖,作者描写了1925年在中国爆发的有名的省港大罢工,其中塑造了一名非凡的革命者加林的形象。在后一部著作中,主人公陪肯寻找隐匿在亚洲丛林里的庙宇,虽然那里景物有了变化,但主人公的性格毫无改变,还是那样悲观失望,那样爱好参与斗争与反抗,并同样抱着一种清醒的浪漫主义情绪。

    1933年,马尔罗发表小说《人类的命运》。此书是他的一部杰作,获得了龚古尔文学奖。小说的开头就非常精彩,故事发生地点在中国,描写了蒋介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冲突,后者不惜牺牲生命、前仆后继地与蒋介石进行了殊死的搏斗。马尔罗始终是一位紧跟时代潮流的倾向性作家,他在1935年出版的小说《轻蔑的时代》中,记录了希特勒造成的骇人听闻的可怕情景。1937年完成的名著《希望》,他用华丽的抒情般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在西班牙反对佛郎哥的斗争岁月。他在1967年出版了《反回忆录》第一卷。他以华丽的笔调写下了自己一生中异常丰富动荡和戏剧性的经历,其中有个人的生活经验,与别人的会晤以及他对人物和事件的评论。

    莫里亚克(1885-1970)小说家、评论家、诗人、新闻记者、剧作家。出生于法国南方波尔多市一个资产阶级大家庭里,早年丧父,从幼年起接受母亲严格教育,这种教育在他孩童的心灵上深深地打上了忧郁的烙印。中学毕业后,通过波尔多的文学学士考试,随即进入巴黎文献学院学习,但他很快抛弃了应学的专业,全力从事文学创作。1909年,莫里亚克自费发表了第一部诗集《握手》。1913年发表第一部小说《戴锁链的孩子》,之后,陆续发表了一些小说,他在文坛上的名气越来越大,法兰西学院于1925年给他颁发了最高奖金。195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

    罗曼·罗兰()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史学家、社会活动家。罗曼·罗兰出生于律师家庭,上大学期间曾与托尔斯泰通信,托尔斯泰“不以暴力抗恶”、“道德上的自我修养”、“博爱”等思想对他产生深刻影响;其民主主义、对资本主义世界及其文化的批判,又形成了罗曼·罗兰世界观和创作中最突出的优点。

    罗曼·罗兰的创作大致可以20世纪30年代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作品,主要有取材于法国大革命的《革命戏剧集》,包括《群狼》(1898)《丹东》(1900)《七月十四日》(1902)等剧本8部;3部英雄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托尔斯泰传》(1911);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1919),以及一系列反映其反对战争、反对一切暴力。害怕集体主义制度妨害个人“精神独立”等思想的论文。后期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与子》(旧译《欣悦的灵魂》)四部:《阿耐蒂和西勒维》(1922)《夏天》(1924)。《母与子》(1927)《女预言家》(1933)和一系列散文、回忆录、论文等。特别是1931年,他发表了《向过去告别》一文,批判了自己过去所走过的道路,从此积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保卫和平的活动,成为进步的反帝反法西斯的文艺战士。

    :。: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qg8.cc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